普陀之行心得体会精选 普陀山游后感(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普陀之行心得体会精选一
它位于浙江省东部,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 之称。
相传,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泛舟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此地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佛选名山”——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开始
后历代皇帝拨币累建,全盛时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达4000余人。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香烟燎绕、烛火辉煌;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信众求拜,时有天象显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圣、神秘的色彩。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有人曾经对普陀山的美景作出这样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于海上的佛教胜地,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除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岛上林木丰茂、鸟语花香,不仅有树龄近千年的古樟树,还有我国特有的普陀鹅耳枥。
而岛四周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银涛金沙环绕着青翠的峰峦、幽静的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普陀山以其观音道场的神圣地位,以及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相信您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踏上这次朝圣之旅了,现在就请带上我们精心为您打造的普陀山游览攻略,以及景点导游词,随我一同走进这海天佛国吧 普陀山是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以东的海面上,与沈家门隔海相望,系舟山群岛上千座岛屿中一处风光优美、古迹众多、环境怡人的小岛,这里供奉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享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等美誉想不出比“海天佛国”更适合的词汇来形容普陀山,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众多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却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观音道场,山上寺院禅林星罗棋布,包括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和三十余座禅院;山中古木参天、梵音与涛声交织,古人曾以“以山兼海之胜,当推普陀”赞之。
关于普陀之行心得体会精选二
慧济寺位于普陀山佛顶山上,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慧济寺深藏于林屏之中,游人到达山顶,还见不到寺院踪影,进入一条间嵌莲花石板的通道,两道黄墙夹路曲绕,行不多时,猛有金光闪耀,一座琉璃瓦顶的大寺院出现在眼前。
解放初,僧善余等居之。“文革”期间,被拆去禅堂700余平方米,殿宇荒芜,佛像被毁,寺由部队进驻。1979年10月,驻军腾退。198o年开始,由本山佛协集资全面修复,重塑佛像。1988年新建观音殿,1989年10月举行佛像开光典礼。1991年观音殿镌刻历代名画观音圣像123帧,1992年建汉白玉莲花池。1993年6月翻建大悲阁;10月,大修西厢楼。1994年12月新建发电间等附属用房。1995年io月新建梅檀阁,拆建斋堂。装修8间楼为新颖宾客楼。1997年重建阅藏楼5间。1998年,监院戒忍发起錾刻西院壁间释迦佛应化事迹浮雕32帧,雕琢山门口龙宫。
整个寺院深藏于森林之中,幽静称绝,登高四望,远山近礁,环列奔趋。寺宇依山势而建,殿阁楼堂,雕梁画栋,布局别致,周围古木异卉众多。植物学家钟观光1930年于后门左侧发现“鹅耳枥”一株,定名“普陀鹅耳枥”,为世界珍稀树种。寺后坡下还有一种仅见于浙江的珍稀树种新姜子术。1983年慧济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由此向南走,有一条往法雨禅寺的山路。途中可以看到许多石刻,但有些已模糊不清了。刻在云扶岩上的“海天佛国”这四个大字比较有名,传说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的手笔。
慧济寺又称佛顶山寺。早先是一石亭,明代初建慧济庵,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经大力扩建,遂成普陀第三巨刹。1984年重新修复后,规制更加恢宏。现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49平方米。
该寺布局为其它禅林所少见,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条平行线上,颇具浙东园林建筑风格。
大雄宝殿
与普陀山其它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两边侍立弟子阿难与迦叶。大殿两厢各塑有10尊塑像,是佛教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后两侧供观音及千手观音木雕
普陀之行心得体会精选 普陀山游后感(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