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幼儿园毕业典礼家长代表发言稿精要 幼儿园毕业典礼家长代表发言稿(实用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佛山会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佛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佛山(英文:foshan、fatshan)简称禅,古称忠义乡、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

佛山是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中部,为“广佛都市圈”。佛山是“广佛同城”、“广佛肇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佛山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70.89万人。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40万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万人。

佛山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城市群,是由4个县域和一个市区域组成的一个组合体。他没有一个固定的中心,可以凝聚起整个佛山地区,但他却可以协调起市区与县域的协调发展。

佛山新八景:西樵山、佛山祖庙、清晖园、南风古灶、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高明皂幕山、南国桃园。

城市地标:佛山恒安瑞士大酒店(高度208米)、祖庙、百花、东方广场等。

地理位置: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新火车站、广州南沙港)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够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联系紧密、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随着广珠城际轨道的开通,佛澳形成“1小时交通圈”,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地区经济运行情况:广东省第三大城市。

【地名由来】

“佛山”来源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二尊铜像来到季华乡,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传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

到唐朝时,这里又变成了一片岗地。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于是人们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东晋曾有剡宾国僧人达毗耶舍,在此讲经及建过经堂。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这就是佛山得名的由来。后来,世人传诵着这样一句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忠义乡”来源

明代正统年间,广东洪水为患,农田失收,朝廷赋税不减,终于酿成1449年爆发的黄萧养起义。景泰元年(1450)二月,明将董兴率军队至,黄萧养兵败被擒,起义失败,佛山城围立解。景泰二年(1451),皇帝论功赏赐,封冼灏通等二十二人为“忠义官”,建“忠义流芳祠”,佛山赐名“忠义乡”,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永享春秋崇祀。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佛山属于百越地。

秦、汉时期,现禅城、顺德、南海、三水属南海郡番禺县;高明属高要县。

晋代,禅城称“季华乡”。

590年(隋开皇十年),从番禺县分置南海县,因旧置南海郡得名。

628年(唐贞观二年),季华乡称“佛山”,意为“佛家之山”,简称“禅”。

五代十国时佛山、顺德属咸宁县,宋初重新并入南海县。

1452年(明景泰三年),敕封佛山为“忠义乡”,属南海县。同年,置顺德县,意为“顺天威德”。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置高明县,因原有高明巡检司而得名。

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置三水县,意为“三水合流”。

1912年(民国初期)设立南海县府于佛山镇。

1924年(民国十三年)设立佛山市政厅,三年后因贪污腐败而撤销。

1934年(民国廿三年)改名佛山特别区,属下六个乡公所。

1938年(民国廿七年)佛山沦陷后伪日时期。

1945年(民国卅四年)抗日胜利,撤销佛山特别区,改六乡为三镇。

1946年(民国卅五年)设南海县府,撤三镇为佛山镇,直至1949年10月佛山解放。

1949年10月19日,高明县全境解放,高明县人民政府由合水移至明城。10月29日,佛山军管会成立,并接管南海县;顺德县、三水县、高明县也分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军事管制。10月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2月15日,成立三水县人民政府。3月1日,成立南海县人民政府。3月20日成立顺德县人民政府。7月1日,佛山改市为镇,归南海县管辖。

1951年6月26日,佛山镇改镇为市。

1954年6月,中共粤中区党委、粤中行署由江门市迁入佛山市大福路10号。粤中行署辖24县(中山、顺德、南海、三水、番禺、东莞、宝安、增城、博罗、龙门、珠海、新会、高明、鹤山、封开、 怀集、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郁南、德庆),1市(石岐)和2省辖市(江门、佛山)。

1956年2月,成立中共佛山地委、佛山专区,辖13县(中山、珠海、番禺、顺德、南海、三水、新会、鹤山、高明、台山、开平、恩平、花县),1市(石岐)和 2 省辖市(佛山、江门)。

1958年佛山、江门改县级市,由佛山专区领导。

1966年,佛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佛山专区双重领导。

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佛山、江门改为县级市。佛山地区辖南海、顺德、三水、高鹤、台山、恩平、番禺、中山、珠海、新会、开平、斗门12县和佛山、江门两市。

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佛山市辖中山、南海、顺德、高明、三水5县。

1984年6月,佛山市辖汾江区(1986年易名为城区)、石湾区、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县,代管中山市。

1992-1994年,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先后撤县设市(县级),由佛山代管。

20__年12月,佛山市辖禅城(含城区、石湾、南庄)、顺德、南海、三水、高明五区。

【行政区划】

国务院的批复同意撤销原佛山辖区的城区、石湾区以及县级南海市、顺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同意设立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和高明区五个区。

20__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佛山确定走组团式城市发展模式,差异化开发建设“1 2 5”组团共8个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并着力打造一批产业与生态相兼容、快节奏与慢生活相结合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优美镇(街),最终形成“1 2 5 x”城市发展格局。

关于佛山会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西樵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地处广州、佛山、顺德、江门、高明之间,北距广州市区仅45公里,离佛山27公里,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

西樵山是一座具有四万五千万年历史的死火山,直径4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海拔346米,主峰大科峰海拔344米。西樵山风景资源丰富,有72座奇峰,36个岩洞,232眼清泉,28处飞瀑、10大景区(白云洞景区、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南海观音宝峰寺景区、碧玉洞景区、天湖景区、九龙岩景区、翠岩景区、石燕岩景区、桃花园景区等)、东西2天湖,更有众多名胜古迹和湖、泉、涧、岩、壁、潭、台点缀其间。

?西樵山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离佛山27公里,东北距广州45公里,西樵山海拔346m,是一座古火山,山体外陡内平,状如莲花簇瓣,直径4公里,周长约13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有72座峰峦,以大科峰(海拔344米)为最高,群峰罗列、参差有序,九龙岩、冬菇石、石燕岩等峰峦,形态万千,西樵山最大的特点是"山里有湖湖里有山,水在山中山在水里"全山有16个岩洞,232个泉眼,28处瀑布,"飞流千尺"、"云岩飞瀑"最为壮观,山顶有3个"天湖",动植物种类繁多,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观云海、看日出和避暑胜地,也是地学考察的好地方。

西樵山是新石器时代珠江三角洲主要采石场和石器制作场,是华南地唯一大型古石器制作场,史学界称为"西樵山文化"。自古便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誉。西樵山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被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已有6000多年文明史,古西樵山人创造了灿烂的"双肩石器"文明;明清期间大批文人学子隐居于此,故又有"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西樵山也是"南拳文化"的发源地,一代宗师黄飞鸿就出生于西樵山附近村落,现在的西樵山已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西樵山素有"珠江文明的灯塔"的美誉,早在6000多年前,勤劳聪慧的

西樵山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双肩石器"文化;明清时期,以湛若水、何白云、康有为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学子隐居西樵山,探求理学,锤炼心性,使西樵山获得了"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鲜明,她不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为其特色,更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雅的观音文化令人瞩目,耸立于西樵第二高峰大仙峰上的世界第一观音座像已成为人们研究观音文化的必到之所;西樵山还是"南拳文化"的发源地,一百多年前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代武林宗师黄飞鸿就是这个门派的代表,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武术为已任,因其崇高的武德医德,深受人们爱戴,以他为题材编写的图书、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林林总总,蔚然大观,他那种匡扶正义、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家喻户晓、妇孺皆如,英雄黄飞鸿及其"南拳文化",已成为当今我国旅游文化层面上的一大热点;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的西樵山,其绿色文化更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被称为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成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粤民众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一块福地。

著名景点

云泉仙馆

原为玉楼书院,后被改建为道观,观内建有守真阁、听泉楼、高士阁 及道教神殿等,皆依山借势而筑,画栋雕梁,清雅别致,宛若仙宫。

云泉仙馆依山势建筑,为二进歇山顶建筑,主要有前殿,钟鼓台、祖堂、墨庄、帝亲殿和后殿厢房等,殿前置有两根石华表,石狮一对,其两侧保护墙壁上饰狮子、凤、鱼等浮雕和六骏图、百鸟朝凤壁画,殿门左右为钟鼓台,前殿有券顶迪廊,厢房,设中门,后有放生池,后殿为赞化宫,奉祀吕洞宾。清代的精美砖雕、雕像双龙抢珠、百鸟朝凤壁画等都是馆内重点文物,它见证了佛山陶瓷的辉煌,作为广东砖雕主产地之一的佛山,像云泉仙馆保存如此完好的清代砖雕并不多见。

白云洞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1520__年-1566 年),现名樵园,园之周围峭壁凌空,飞泉吐玉,亭

台楼阁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樵园后山有天湖、云路村、丹桂园等景点,东麓有石燕岩、冬茹石、响水岩等胜景。白云洞位于山的西北麓,是西樵山36洞之一,被称为西樵山风景区的总汇,曾有"欲揽西樵胜,先应访白云"之说,历代的士大夫、文人、墨客给白云洞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如三湖书院、奎光楼、云泉仙馆、白云古寺等一批明清建筑和摩崖石刻,其中"西樵云瀑"在清朝已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白云洞景区,位于西樵山麓西部,面积1.2平方公里,曾有"预览西樵胜,先应访白云"之说。历代的士大夫,文人给白云洞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如三湖书院、奎光楼、云泉仙馆、白云古寺、字祖庙等一批明清建筑和摩崖石刻等,其中"西樵云瀑"在清朝已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君行西樵,宛若画中游历,秀甲西樵的白云洞景区,融二十四景于一体,而其间古代建筑掩映,错落有致,白云古洞,峭壁天成,形似空中舞台的逍遥台也会让你留恋往返,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白云洞景区又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华灯璀璨的夜公园,为名山美景披装挂彩,锦上添花。

南海观音文化苑

西樵山南海观音文化苑坐落于南海市西樵山大仙峰顶,由南海观音主体法相、圣境汇芳、圣域市肆、福寿莲池和环海镜清组成,面积15万平方米,所在大仙峰海拔292.47米,系西樵七十二峰之一,左右分别为双马峰和马鞍峰,背枕西樵最高峰大仙峰。俯瞰大仙峰,完全符合"左青龙蜿蜒,右白虎驯伏,背玄武垂头、前朱雀翔舞"之最佳吉穴之势。

观音法相高为61.9米,寓意观音成道于之意。法相为坐姿,顶有宝珠天冠,项有圆光,弯眉朱唇,眼似双星,目光微俯,披天衣,挂璎珞,带项饰,着罗裙,慈眉善目地稳坐在莲花台上,广视众生,显现安详凝重,救苦救难的慈悲法相。观音法相莲花座直径36米,外部镶嵌上下三层共66片莲花瓣。法座内部是蔚为壮观的五层大厅,陈列众多的观音文化艺术品及功德林等。莲花座四面环水,有四桥通达,寓意四方净土,八方德水,四边皆道之佛境。宝峰寺

西樵山宝峰寺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为南粤四大名寺之一,是一个旅游、祈福的好地方。自晋代佛教东传,在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宝峰寺得到惠连法师兴教弘法,颇有名气。该寺建于明永乐甲申年(一四零四年),成化己亥年(一四七九年)重修。奈古刹风华正茂之际,历尽沧桑,现仅存断墙残壁。

应社会各届之意,经省有关部门批准,易地重建西樵山宝峰寺。宝峰寺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岗。新址南北长一百八十米,东西宽一百二十米,面积二万一千六百平方米,寺之中轴线上建山门和大雄宝殿,两边分别建钟楼、鼓楼、观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并建方丈楼和僧舍。建筑按明代风格设计,尽量保持原址的建筑风格,使宝峰寺清雅古朴。宝峰寺的第一殿天王殿。一进殿,首先见到的一尊满面笑容,大肚的菩萨就是弥勒佛,也叫笑佛。弥勒佛背后,身披铠甲,手持金刚杵,威风凛凛的就是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两旁还有四尊大佛像,称为"护世四天王",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四大金刚",代表风调雨顺的意思。

广场左右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在广场的正前方大型的浮雕,是一幅药师海会图。

宝峰寺的大雄宝殿为主要大殿。大雄宝殿于20__年一月二十八日(即丙戌年十二月初十)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暨佛像开光仪式,并正式向游客开放。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三宝佛,分别为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左边的是大迦叶尊者,而右边的是阿难陀。在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有两座殿堂,左边的是普贤殿,里面供奉的是普贤菩萨,人称大行菩萨。右边文殊殿,里面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人称大智菩萨。在文殊殿后,建有斋堂,里面有各式各样、美味可口的斋菜可供各位游客享用。

三十三座名亭

与宏伟壮观的观音巨像相映的还有千佛映辉景点,依山傍势建成的三十三座名亭,分别供奉着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大仙峰左侧,建成极具艺术价值的国内外观音寺庙,观音造像的微缩景区。还有圣域市肆、福寿莲池、环海镜清、牌坊广场等别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观音文化建筑群。

三湖书院

康南海"戊戌变法"的摇篮

"烟雨西樵乍霁开,三湖碧水映楼台。追寻遗迹康南海,不尽沧桑过眼来。"这首诗生动的重现了康有为在西樵山白云洞三湖书院苦求变法强国之路的历史。

泉声如琴,松涛如韵,瀑声如潮,鸟声如雨,白云洞果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导游说,西樵山书院盛于明、清两个朝代,共有6间书院。如今只剩下康有为曾读过书、最为出名的三湖书院。书院建于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因为位居于应潮湖、鉴湖、会龙湖之间而得名。

松柏苍翠,绿树掩映,拾级而上,远远就看见民族英雄林则徐书写的"三湖书院"门匾。1878年冬,年仅21岁的康有为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迷茫、忧虑,遂离开岭南儒学大师朱次琦,来到三湖书院苦读。"秋风每赋感知己,记得樵山花又红"。康有为在这里遇上了人生知己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张鼎华,才有了机会走出三湖书院,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

历史长河、潮起潮落。字祖庙供奉的是中华文字的创造者仓颉,奎光楼供奉的是开文运点状元、中国古代文学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神。魁星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用笔点上谁的姓名,谁就会高中状元。

高山流水,空山鸟语。这两座文星楼均建于1777年(清乾隆丁酉年)。当时西樵人文不景气、学子科举难中,西樵简村28户大户人家为了振兴文气,捐资在白云洞建了奎光楼和字祖庙。两楼建好后,学子每逢进京赶考、小孩入学启蒙都要来此参拜两名文星,举行开考和启蒙仪式。自此,西樵文运畅通、科举昌盛,举人、进士不断。仅上金瓯和大桐堡在清代就出了30多名进士、举人。奎光楼和字祖庙从此名声大振,连南海也有许多学子前来参拜,感受文气和灵气。据史料记载,仅同治、光绪年间,南海就出了60多名进士。"山风如醉起诗情,细弄朝霞步履轻。春光最满桃源阁,云抹烦心风洗尘"。如此读书圣地,不可不带孩子一游。

关于佛山会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千佛山位于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彰武县大四家子乡,古称历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此又称舜耕山。史料记载,隋朝年间,山东省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朋友们可以看到,这里没有名山大川的那种恢宏气势,但被称为泰山余脉的千佛山,却有着美丽而古朴的自然生态景观和藏传佛教独特的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千佛山景区,千佛山内景点很多,我们今天游览的线路是由山门进入,沿盘道西路登山,途经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上半山腰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江山如簇,黄河烟波浩渺,泉城景色一览无遗。再观千佛崖,进万佛洞,东路下山,经高七米,宽四米多的“大头佛”,给大家一小时自由游览时间,准时在原地集合下山。我们的行程一路向前,不走回头路,如果您途中脱离队伍,请一路向前。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千佛山脚下,开始进入佛国胜境,接受佛文化的洗礼。

这条路叫朝圣路。这里的老百姓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年端午节都要朝圣千佛山。请看,这条朝圣路共有150级台阶,下面就让我们沿

着朝圣路向唐喀前行。

大家请注意看,咱们右手边的喷涂唐卡是佛祖释迦牟尼。大家知道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一位印度王子。佛祖出生以后,苦行6年仍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到河中洗去了6 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发下宏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佛祖在树下静思七天七夜,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有关享乐、财势、美女等诱惑以及恶势力的威胁一起袭来。佛祖不为所动,最终把它们一一降服,终于成道。看到这尊释迦佛后,大家是不是有所感悟?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最大的敌人或者说最大的业障只是自己,与其说是佛度有缘人,不如说是有缘人自度,“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本无物,何处惹尘埃。”真正心如明镜的人,无需修度已有大成。

各位朋友,朝圣路走完了,让我们登上山间小路。你们看,这的枫树很有特点,苍榆遒劲有力,枫树红叶似火,千年香树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令人流连忘返。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境,也希望在这佛之净地能够提醒各位游客,众生平等,一花一草皆要爱护,一切生命都应珍惜。

观音洞

大家请看,这座观音洞凿刻于清朝宣统元年(1920xx年),是直接在岩石上凿出来的。洞高2米、阔2米、进深3米,洞门两侧有一副对联:“普陀山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仙”。门额横书“观音洞”

三个字。这副对联反映了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弘传佛法道场的民间传说。观音洞里供奉的观音大士像也特别灵验呢。

其实所谓观世音,大家知道观音大士最初传入中土的时候,其实是男儿身。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才成了今天慈眉善目,好似母亲的样子。

迎客佛

眼前我们见到的这尊叫迎客佛。传说当年云游喇嘛张半仙到千佛山时,被这里美丽而幽雅的景象所吸引,决定仔细地考察此山,准备在这里修建庙宇,长期住下来。当他来到半山腰时,正赶上天降大雾,整座山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犹如仙境。于是他快步登向山顶,想进一步观赏这里的奇特景观,没走几步,路两旁晃糊糊的,仿佛有两个人在向他招手,表示欢迎致敬。等走到近前,仔细一瞅,原来是两个身着不凡、满面笑容、神态脱俗、似乎在五台山见到的佛像,正当他准备上前朝拜时,忽然满山云雾散尽,阳光灿烂,方才那两个佛家模样的人却不见了踪影。张半仙觉得十分奇怪,他掐着中指一算,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里乃佛门圣地,是佛祖派人迎接我的到来。因此,张半仙在以后开石造像时,首先在上山游览的路上,左右两边各雕刻一尊佛像,并命名为迎客佛。多少年来,迎接着四面八方游客的到来,让人们大饱眼福,畅抒心怀。 万佛洞

在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开放的万佛洞。展线长达600多米,集我国"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厅观"、"云岗荟萃"

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经过艺术浓缩、重构,塑造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卧佛长28米,洞外仿乐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仅20~30厘米。

佛教艺术自东汉传到中国。经劳动人民长期揣摩汲其精华,已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风格。这些特点,在这里充分体现。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时期的造像风采。

走在万佛洞中,不自觉的会有不同的身临其境之感。这里既有云冈龙门的造像,更加有模仿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经典造型,飞天壁画栩栩如生,是我最印象深刻的千佛山景点之一。

游览到这里,这次千佛山之行就要结束了。大家走过了朝圣路,拜过了佛像,相信千佛山一定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再一次感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特别是你们对我像朋友一样热情和友好,让我深受感染,我会把大家的这种情谊带给更多的人,也希望我们的友情像千佛山脚下的灵泉水一样渊远流长,不因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减少,而是越来越醇香,越来越绵长。 在离别之际,导游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那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而失去生活。您在忙碌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出来旅行,放松自我,调整心情。请大家不要忘记,在辽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乡镇,境内有一座风景优美的千佛山,还有一位漂亮真诚的导游,那就是我!祝大家归途顺利!愿千佛山千佛灵水给大家带来福气、名气和灵气

关于佛山会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是大家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小王,或者叫我王导。旁边这位是我们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老李,他有十几年的驾龄,大家可以放心乘车。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大家可以下车了。在去参观景区前的这段时间里,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千佛山的大致概况。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千佛山,古称历山”,至今算来,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上古时期舜帝曾在山下耕种过,所以又称“舜耕山”,是人们祭祀舜帝的地方。以前人们每年在这里举行“迁祓”仪式,借以除恶。“迁祓”就是“迁居高处,祓除不详”,因“迁祓”与“千佛”谐音,后人据将此山称作千佛山了。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千佛山于1959年开辟为公园,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包括兴国禅寺、历山院、唐槐亭、文昌阁、弥勒胜苑等等。

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山的北大门。北大门是景区的正门,也称“礼敬门”,取佛经“礼敬诸佛”之意,走进礼敬门,大家就可以去拜佛了。

进入“礼敬门”,便可看见这座气势雄伟的四柱三楼式石坊,它是千佛山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苍松翠柏、梵宇僧楼尽收眼底。 面前的这条台阶路是大家上山的主盘路,位于盘路两侧的是建于1996年的十八尊石质罗汉像。东侧第一尊是十七降龙罗汉,西侧第一尊是十八伏虎罗汉,这是乾隆皇帝给他们命的名。

大家请注意看,前方这尊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属全省之最。

在我们右前方的这座园子叫观音园。它的主体造像就是园中这尊15米高的

铜铸观音像。1980年的时候,这里有一方荷池,1996年景区将池扩建,建起了观音园,并且供有一尊“白衣观音”。20xx年重修观音像,改成了现在的铜质“杨柳观音”。

各位朋友,北大门景区游览走完了,让我们一起登上山间小路,前往西盘道景区吧。(后面的游客跟上了)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旁边的这棵古槐,现在树干这已干枯,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母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传说,唐朝的开国元勋护国公秦琼是个大孝子,为了给母亲求福增寿,经常到山上来上香许愿,每到此处都要将马拴在这棵树上,于是后人把这棵古槐又称为了“秦琼拴马槐”。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这是一座二柱一楼式木质的丹柱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这四个字取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看去,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汪洋大海也不过是怀中之水。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四柱三楼式木枋。坊正面“云径禅关”四字隶书为济南已故书法家黄立孙所书。背面“峰回路转”四字则出自济南当代已故书法家姜守迁之手。 “云径禅关”的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穿过“云径禅关”坊,迎面的是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

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再往前走,我们去看看兴国禅寺的正殿。俗话说“山有主峰,庙有主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兴国禅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走出兴国禅寺,我们来到了历山院。历山院是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

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驾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

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舜祠和文昌阁,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4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几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对不起了!再一个字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的好,明天的好,现在的好,将来的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关于佛山会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千佛山位于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彰武县大四家子乡,古称历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此又称舜耕山。史料记载,隋朝年间,山东省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朋友们可以看到,这里没有名山大川的那种恢宏气势,但被称为泰山余脉的千佛山,却有着美丽而古朴的自然生态景观和藏传佛教独特的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千佛山景区,千佛山内景点很多,我们今天游览的线路是由山门进入,沿盘道西路登山,途经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上半山腰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江山如簇,黄河烟波浩渺,泉城景色一览无遗。再观千佛崖,进万佛洞,东路下山,经高七米,宽四米多的“大头佛”,给大家一小时自由游览时间,准时在原地集合下山。我们的行程一路向前,不走回头路,如果您途中脱离队伍,请一路向前。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千佛山脚下,开始进入佛国胜境,接受佛文化的洗礼。

这条路叫朝圣路。这里的老百姓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年端午节都要朝圣千佛山。请看,这条朝圣路共有150级台阶,下面就让我们沿

着朝圣路向唐喀前行。

大家请注意看,咱们右手边的喷涂唐卡是佛祖释迦牟尼。大家知道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一位印度王子。佛祖出生以后,苦行6年仍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到河中洗去了6 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发下宏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佛祖在树下静思七天七夜,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有关享乐、财势、美女等诱惑以及恶势力的威胁一起袭来。佛祖不为所动,最终把它们一一降服,终于成道。看到这尊释迦佛后,大家是不是有所感悟?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最大的敌人或者说最大的业障只是自己,与其说是佛度有缘人,不如说是有缘人自度,“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本无物,何处惹尘埃。”真正心如明镜的人,无需修度已有大成。

各位朋友,朝圣路走完了,让我们登上山间小路。你们看,这的枫树很有特点,苍榆遒劲有力,枫树红叶似火,千年香树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令人流连忘返。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境,也希望在这佛之净地能够提醒各位游客,众生平等,一花一草皆要爱护,一切生命都应珍惜。

观音洞

大家请看,这座观音洞凿刻于清朝宣统元年(1920xx年),是直接在岩石上凿出来的。洞高2米、阔2米、进深3米,洞门两侧有一副对联:“普陀山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仙”。门额横书“观音洞”

三个字。这副对联反映了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弘传佛法道场的民间传说。观音洞里供奉的观音大士像也特别灵验呢。

其实所谓观世音,大家知道观音大士最初传入中土的时候,其实是男儿身。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才成了今天慈眉善目,好似母亲的样子。

迎客佛

眼前我们见到的这尊叫迎客佛。传说当年云游喇嘛张半仙到千佛山时,被这里美丽而幽雅的景象所吸引,决定仔细地考察此山,准备在这里修建庙宇,长期住下来。当他来到半山腰时,正赶上天降大雾,整座山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犹如仙境。于是他快步登向山顶,想进一步观赏这里的奇特景观,没走几步,路两旁晃糊糊的,仿佛有两个人在向他招手,表示欢迎致敬。等走到近前,仔细一瞅,原来是两个身着不凡、满面笑容、神态脱俗、似乎在五台山见到的佛像,正当他准备上前朝拜时,忽然满山云雾散尽,阳光灿烂,方才那两个佛家模样的人却不见了踪影。张半仙觉得十分奇怪,他掐着中指一算,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里乃佛门圣地,是佛祖派人迎接我的到来。因此,张半仙在以后开石造像时,首先在上山游览的路上,左右两边各雕刻一尊佛像,并命名为迎客佛。多少年来,迎接着四面八方游客的到来,让人们大饱眼福,畅抒心怀。 万佛洞

在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开放的万佛洞。展线长达600多米,集我国"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厅观"、"云岗荟萃"

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经过艺术浓缩、重构,塑造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卧佛长28米,洞外仿乐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仅20~30厘米。

佛教艺术自东汉传到中国。经劳动人民长期揣摩汲其精华,已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风格。这些特点,在这里充分体现。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时期的造像风采。

走在万佛洞中,不自觉的会有不同的身临其境之感。这里既有云冈龙门的造像,更加有模仿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经典造型,飞天壁画栩栩如生,是我最印象深刻的千佛山景点之一。

游览到这里,这次千佛山之行就要结束了。大家走过了朝圣路,拜过了佛像,相信千佛山一定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再一次感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特别是你们对我像朋友一样热情和友好,让我深受感染,我会把大家的这种情谊带给更多的人,也希望我们的友情像千佛山脚下的灵泉水一样渊远流长,不因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减少,而是越来越醇香,越来越绵长。 在离别之际,导游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那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而失去生活。您在忙碌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出来旅行,放松自我,调整心情。请大家不要忘记,在辽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乡镇,境内有一座风景优美的千佛山,还有一位漂亮真诚的导游,那就是我!祝大家归途顺利!愿千佛山千佛灵水给大家带来福气、名气和灵气

关于佛山会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金佛山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景观各呈异彩。春天,万绿涌动。繁花似海,特别是44种,30多万株的杜鹃花更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入夏,满目青山,苍翠欲滴。秋日,秋高气爽,看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玉树琼花,银装素裹,在少雪的江南欣赏到“北国风光”的壮丽雪景,确实令人神思浩涌,荡气回肠。

这就是麒麟问龟,你们看这石龟栩栩如生,它本是一只千年神龟,被古佛洞的宏伟奇古佛洞导游词

大家好:金佛山的溶洞占我国国内洞穴四大之最:一是海拔最高达到2120米:二是地质年代形成最久远,形成350万年前,早于长江三峡;三是空间规模庞大的溶洞群,古佛洞已测面积5万余平方米;;四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洞穴采硝遗址,之称。

古佛是由于金佛山民间传说刘备的第一军师徐庶在此修道,里面有他的古佛化像。

古佛动全长为3777.米,目前仅开发了1.2公里,游程需一个小时左右。主要景观有曲折幽深的七十二道拐,神秘莫测,气势宏伟的古佛宝殿。

(开始进洞)先让我们抬头看看头顶这凹凸不平的沟槽,大家说像不像一条龙脊,传说孽龙移山填夔门时,被二郎神发现,返身向山里逃去,留下的这条龙脊。

这是金佛山的土地公公,大家都来拜一拜,保佑各位一路平安,旅途愉快。

这里进去就称为“七十二道拐”,每过一个拐,大家就许下一个心愿,再到里面去拜古佛,你的心意就会实现,。

(古佛宝殿)古佛洞空间面积5万余平方米,最宽处77米,最高24.6米,古佛洞由于海拔位置太高,钟乳石发育并不太好,主要是一组岩体景观。

好了,大家看到对面潭中的就是南海观音,她正在此普渡众生。

观吸引住了,麒麟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代表吉祥,富贵“麒麟问龟,长寿之道”。

这上面是“金山睡佛”从金佛山北坡看山势绵延数公里,就像一尊仰卧于万树丛中的大睡佛,每到夏秋晚晴,落日斜辉就把山涯映染得金碧辉煌,如佛酒金身,让人有立地成佛的感觉,金佛山就因此得名,而古佛洞正好位于金山大睡佛的心脏。

最新幼儿园毕业典礼家长代表发言稿精要 幼儿园毕业典礼家长代表发言稿(实用9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