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讲好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 传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心得体会(二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广东讲好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丹霞山,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_。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首先小导为大家介绍一下景区的基本情况: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息,至南宁时期,有僧伽构造堂室,供奉佛像。明代末年(公元1645年),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是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丹霞山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妙,则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够体会到。
一进入丹霞山风景区,迎面是丹霞门楼,门楼金壁辉煌,牌坊上刻有“丹霞山”三个大字。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左转往锦石岩方向,先见一石岩,上接峭崖,下临深壑,形势险要,有如关隘。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攀幽缘至此流光溢彩为此处的景致所陶醉,便驻足憩息,并赞叹曰:“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日终觉清虚。”后来将此处称为“梦觉关”。这石岩虽仅丈把宽,但是极端整,形状犹如佛龛。踞其上可一睹脚下锦江、头上云石之风采。过梦觉关不不远即见一处风化的岩洞,上面刻有“幽洞通天”四个大字。这里竹篁掩映,绿树婆娑,洞前有一块小坪,下临昔日的锦石尼庵山门,可俯瞰碧水,聆听滩声,在这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循洞探幽了。
从幽洞通天向前约10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条窄缝,长200米,高40多米,宽才1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从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奇险小径。从这走过只觉两侧绝壁耸立,势欲倾到,仰视苍穹,唯存长天一线,长在两边崖缝的灌木枝叶竟然参差交错,不时有岩鹰,疾若流星,更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气氛。
在丹霞山众多的岩洞中,锦石岩最为吸引游人,它因石壁五色间错,四时变态而得名。锦石岩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寺庵。站在锦石岩洞口,向外可以看到一道飞泉从天而落,在阳光折射下犹如彩虹飞舞,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锦岩飞瀑”,瀑布名叫马尾泉,古称“龙尾泉”。泉水源头在海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形成200多米长的悬泉瀑布。锦石岩是由前后四个岩洞连成一体,分别叫千圣岩、祖师岩、伏锦岩飞瀑虎岩和龙王岩。其中以伏虎岩为最大,深有20多米,高约4米,可容数百人。在洞内原供奉着五百罗汉像,可惜在期间被破坏,1981年重修毁坏的佛像,并新塑了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赵朴初先生有诗赞曰:“有朋自远是何缘,锦江人到锦江边;抟泥选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贤”。与伏虎岩紧靠的龙王岩,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象蜂房形的纹络,状如鳞甲,时隐时现,长数十米,就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这些维妙维肖的“龙鳞”,其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变换着赤、橙、黄、绿的颜色,显得斑驳陆离,十分神秘。此处就是丹霞山古十二景之一的“片鳞秋月”,也称作“龙鳞片甲”。
看过锦石岩之后,沿原路往回走,过半山亭右转,迎面蓝天只剩一线,两旁峭壁笔立,在峭壁之间修有一关门,其险无比,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当你回身远眺时,如带的锦江在参错排列的诸峰之间蜿蜒,又是一番情趣。
步入中层风景区首先到达的就是岭南有名的别传寺。别传寺原建于明末清初,明朝遗臣原江西赣州巡抚李永茂及其弟等人,为避乱世,花了100多两银子买下丹霞山作隐居之地,并凿石为阶,铺路架桥,建筑房舍,还将各处岩洞垒石隔成房间以供居住,使这个昔日偏僻的山沟逐渐兴盛起来,后来竟成了明朝遗老遗少避乱的世外桃源。不久,李永茂去世,其弟李充茂去广州海幢寺见到明末抗清义士澹归和尚,将丹霞山捐出,请澹归到丹霞创建寺院。澹归到丹霞山后,一面根据丹霞山的地形特点设计了营造图,一面四出活动筹集营建的资金和物资。在澹归和尚及其弟子们的苦心经营下,终于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意,名别传寺,成为当时岭南十大丛林之一。
别传寺自建成后曾几经遭受兵劫和火灾,许多殿宇仅存遗迹。1980年,本焕禅师到寺住持,重建了别传禅寺,其中包括大原省长叶选平在别传寺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禅堂、念佛堂、三圣殿、观音堂菩提精舍、客堂、斋堂、老人堂以及僧舍等十多座建筑。这些建筑背靠长老峰,而对云海,前后相联,左右对称。整个建筑群红墙黄瓦,斗拱飞檐,辉煌而又不失庄严。别传寺于1984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光,全国佛教协会赵仆初会长于1986年春来访时,赋七律《丹霞山赠本焕和尚》云:“群峰罗列似儿孙,高坐丹霞一寺尊;定力能够经桑海换,丛林尚有典型存。一炉柏子参禅味,七碗松涛觅梦痕;未得遍行堂集看,愿将半偈镇山门。”每当别传寺的僧人早晚功课及佛事之时,钟鼓齐鸣,磬鱼同响,梵吹这音弥漫半山。此般景象无论古今丹霞十二胜景中,均列此一景,古称“杰阁晨钟”,今言“别传梵吹”。
出别寺便可看到不远处有一大树,枝叶婆娑。走近细看,可辨清树干一里一外,是两棵不同科目的树相互依存着。它们枝叶交错不分彼此,但是又各现姿容,好象久别重逢的情人,互想拥抱着站立在幽静的山谷间。古人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可见前人以鸳鸯名此树,不无道理。那这不同科目的树是怎么连在一起?你又知道答案吗?双池碧荷,原称双沼碧荷,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位于中层风景区右侧,这里有3米高的巨石崛起,形似平台,平台上凿有两个石池,一大一小,犹如两面明镜,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双镜池。古时池中曾有一种名贵的荷花,锦边莲,其花白瓣红点,中含浅碧,是稀有名贵的品种。
丹霞山的石峡仅此一处,是登山顶所必经之路。这里石裂为二,形如合掌,中间露出一峡道,高达数丈。峡内幽暗时有如昏暮,仰视只见天光一线,从峡顶斜射而入。其景观之奇特,完全是天造地设。从石峡中攀登而出便是二关门,它皆以方石筑成,狭隘仅可通人,这里下临石峡,上望霞关,古人所言“一卒当关,万夫莫敌”,可为二门关写照。
由丹霞山的中层到上层,本无道可通,后人在二关门后的悬崖峭壁上开凿石阶,并在旁边安上铁索链,才成为通道。这里是一处裸露的红岩峭壁,两旁空旷,无所依傍,百丈丹崖直下涧底。站在丹梯之上,尽管能够纵目如簇的翠峰、似练的锦江,却令人目眩心悸,不敢在此久滞连。在丹梯的右下方石壁上镌刻着“宜若登天”四个大字,形象地道出了此处的险景。丹梯铁索的上端是霞关,旧称海山门,为登山踏的唯一隘口。它采用丹霞山的红色砂岩砌就,高2.5米,宽3米,关门狭窄仅0.8米。这一路上穿石峡,过二关,攀丹梯铁索,一处险于一处,最后出得霞关,就到达上层风景区了。
在上层风景区最南端,有丹霞山的观日亭.它在长老峰之顶,观日亭分上下两层。有人说过,在丹霞山观日出绝不下于在黄山莲花峰观日出。也有人盛赞:“游尽日出风景地,独有丹霞日出美。”如果遇上天气不好,在东方天际,云层涌动之处,一片淡橙色的霞光隐隐泛起。蓦然,一条秀眉般微弯狭长的光带出现,接着是无限的红波由天外铺来,这时太阳慢慢升高着,如一颗滚贺的火球,忽浮忽沉,历经两三次起落后才继续往上升腾。
有的朋友曾慨叹,几次上丹霞山都看不到日出,这是因晴雨不常,要靠碰得巧。即使有日出,壮观与否也要取决于季节及天气。一般来说,夏末和秋冬季节较为适宜,最好是前一天下午下了点小雨,接着天晴,第二天薄雾缭绕,那可是观赏壮观日出的难得机会了。
螺顶浮屠位于海螺峰的峰顶。“浮屠”是梵语“佛陀”的译音,有人用它来称佛教供奉佛骨、佛像或收藏佛经、保存僧人遗体的建筑物,一般称为“塔”,这座丹霞山上的则是舍利塔。螺顶浮屠建于清康熙六年,为正方形红岩板石结构,由祭坪、基座、塔身三部分组成。祭坪用石板铺就,四面设有供台,四周雕石为栏杆;塔身四层,高8.37米,四角立石柱。这座塔的建筑颇具规模,是别传寺鼎盛时期的佐证。
在海螺峰龙王岩前,有一丹霞古十二景之一的乳泉春溜。乳泉又称石乳泉,泉水自岩下汩汩而出,清冽甘甜,滑如石乳。清代顺治年间,仁化有一读书人,叫刘松涛,在此攻读诗书,见甘泉清爽,即凿井两口。李永茂买下此山后,他的侄子李经宇隐居于此,依岩建造楼阁,取名“龙王阁”,并筑亭护井,点缀松篁,使这里的风景别具神韵,成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可惜年长日久,昔日亭阁已全倾圯,仅剩二井盈盈,清泉依旧。如逢春日,泉流汹涌,泻下深涧,潺缓有声,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叹天地之灵气。位于海螺峰与宝珠峰中间背山谷有一条4米长的巨石,该石势如长虹,又平整如桥面,是由海螺峰去宝珠峰的唯一通道。“桥”的两侧,一边下临深壑,一边连着山崖。连山崖的一边,篁竹繁生,清幽奇秀。此处又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尽管角度不同但是与长老峰观日出仍有异曲同工之妙。由“虹桥”继续往东行,有一片松林,如海如云。山风徐来,林海松涛哗然作乐,时儿像海潮骤来,万马奔腾;时儿又象轻歌曼舞。在这里聆听大自然的天簌,会使你烦念顿消,超尘脱俗而心境愉悦。舵石朝曦位于宝珠峰的北端,是本山的最高点。丹霞山本体山峰的形状宛如一艘巨轮,泊于锦江之畔。宝珠峰在船尾,峰顶东南端崛起一块红石,就象船舵一般,因此得名“舵石”。每当旭日东升的时候,这里金光璀灿,朝霞似锦,一草一木,一石一岩都反射出金红色的光彩,十分壮丽。
锦江的名字美丽,然而它的景色更加美丽。锦江水源于江西崇义县仙人岭,蜿蜒百里经仁化县城而来,绕丹霞山向南流入浈江。一路奔流于山岭之间,两岸的山峰在绿水中印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非常迷人。到丹霞山旅游,如果仅公仅登山游玩,而没有游览锦江,那么你的流程只能够算是完成了一半,将是万分遗憾。游锦江可在山脚的码头乘坐游船,在游船上的船工会沿途给你介绍江上和江边的美妙景色。
碧海龙吟为丹霞新十二景之一。1984年在右侧的山谷靠锦江处修筑了一个人工湖泊,名为碧湖,湖面宽137亩,库容量达58万立方。这个人工湖泊形如一弯新月,湖水浩淼,波光粼粼,在碧若玉盘的湖面上倒映着丹霞山的秀美身姿。若驾一叶扁舟,于碧波中寻幽揽胜,倾听那龙吟似的汨汨泉声,自然可以令人生发出万般遐思。在溢翠宾馆后面的锦江河上,有一条铁索桥,是通往南岸锦园度假村的行人索桥,名为“九索桥”,又称“鹊桥”。该桥建于1986年,桥长80米,宽2米多。由五条钢索平行并列为桥身,上面铺木桥作桥面,两侧各有两条钢索作为扶手。整个桥身就靠这九根钢索连结在两头的桥墩上。游人走在桥上,整条桥就会左右摇摆,但是又绝对安本,可谓有惊无险。站在桥下仰视鹊桥,有如凌空飞彩练;站在桥上俯瞰锦江,则见碧水映长虹。这里既是沟通锦江两岸的交通要道,又是一景观,被称作“九索长虹”。
从小码头登上游艇,看两岸青山徐徐后移,听“锦水滩声”悄送情歌。船行100多米,左前方一山迎面而来,此山形状恰似一只大乌龟,龟甲、龟尾,清晰可见,形神兼备。龟的头所向,正是丹霞山别传寺的山门。待船至"龟尾"时,回头再看,则只见“龟的头”徐徐缩进了龟甲之内,形象之逼真,动作之酷似,令人叹为观止。
游船再往前行,两岸石岩千姿百态,水中礁屿或藏或露,“打鼓洞”、“卧牛石”、“六指擒魔”等等奇石,不但造型逼真,而且都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江水澄清碧透,在浅水处,能够见游鱼悠悠摆尾,彩色的锦石耀眼生辉;水深处则江水浓如翡翠,将两岸青山摄入江中。在如诗如画的江岸长廊中,过沙滩,泛平湖,几经曲折,游船终于来到一抹平沙的车头村。这里是游船的终点站,离出发点已有十几里了。舍舟登岸,沿着沙滩可以寻觅玲珑的锦石,可以在岸边小摊购买丹霞还魂草。流波撷胜的流程定会使你获得“千山依序入画屏”的美好感受。
在乘船游锦江而下四里处,左岸小山峰上有一座观景亭。离船登岸,顺石阶上亭阁,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云雾缭绕其间,使人如置身于仙山琼阁之中,这里便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仙山琼阁。向后仰看,只见丹霞山主峰犹如一艘巨轮乘风破浪,又似一只高大的骆驼正在跋山涉水。向前眺望,姐妹峰婷婷玉立,脉脉含情,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拇指峰犹如大地伸出“拇指”,赞美秀丽的丹霞景色;茶壶峰亦十分逼真,有壶盖、壶嘴,唯独没有茶壶把手。传说古时候姐妹二人,热情好客,争着给远方的宾客斟茶一不小心扯脱了壶把,香茶溅下锦江,香溢30里。在茶壶峰前后的燕岩、平顶寨又如一张茶几和一只茶杯,与茶壶峰相映成趣。最远处有一峰直立,形如观音菩萨,观音前面更有两座小石峰,宛如金童玉女,形成了“童子拜观音”的绝妙之景。
各位游客,丹霞山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愉快,游得开心。
关于广东讲好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由谢导组织我们的模拟导游阳江海陵岛两天一夜,本来一开始我是不想去,当时谢导也有布置作业给我们就是阳江海陵岛的导游词,还有简单介绍一下阳江海陵岛,那时候对于我不想去的人,所以我就简单在电脑上搜索一下阳江海陵岛导游词,所以最后我决定去了,俗话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当时我还记得那天我是满怀兴奋的很早就起床了,随后就去了学校集合,准备前往享有" 南方北戴河" 和" 东方夏威夷" 之美称的海陵岛,在车上由谢导开头简单说一下阳江海陵岛的行程,去往阳江需要三个多小时在车上,谢导让我们在车上开麦,本来一开始我是没有勇气上前讲解,但我还是鼓起勇气到车头前面讲解,当我讲解完之后,就到了服务区,谢导让我们休息一下,之后便继续踏上前往阳江海陵岛的旅程,到了阳江,你会发现阳江的公路一边是黑,一边是白,这就是海陵岛的神秘之处!到了海陵岛,我们先吃了一顿午餐,然后回到酒店休息,休息到下午3点,是我们的第一个景点――牛唐山
牛塘山文化览胜公园又叫汤显祖文化览胜公园,在闸坡镇南边,西南与马尾山相连,侧携旧澳,东抱北洛后滨台地,北连蝴蝶洲岛,整个景区半抱闸坡渔港,是闸坡镇南面的天然屏障,牛塘山文化览胜公园,听名字就知道是以景色和文化为特色的啦。了解一下景区建筑面积2.9公顷,投资总额2100万元,于20xx年6月30日完工,上到公园顶有一个牡丹亭,望下去就是闸坡渔港,真成了一道美景,之后我们到山顶往就可以看到汤显祖的像和一些简介,然后我们自由活动后,之后前往第二个景点――马尾岛
马尾岛位于广东阳江市海陵岛西南端,与闸坡镇山岭相连,海岸线曲折多湾,最长沙环为1公里,三面环海,实为半岛总面积1.3平方公里,海滩长约1.25公里。值得一提的是“马尾夕照”,这里是海岛的最西角,观日落的最佳地点,傍晚在马尾岛看落日简直美得让人迷醉。
又是我们大家吃晚饭的时候了,吃完晚饭我们又回到酒店休息到八点钟,去小吃街吃东西自由活动,然后十点多集合回酒店休息。
第二天早上我八点多就起床了,收拾好自己的物品,8点半在楼下集合前往好日子吃早餐,吃完早餐,之后是我们第二天的第一个景点――放生台
南海放生台位于国家aaaa 级滨海旅游度假区――闸坡大角湾东部的小港湾区域, 背靠大角嘴, 面临南海, 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相近。该项目根据该处水文资料设计标高, 既可让人们亲水又能保证安全。建设工程包括景观改造、放生台建筑、啤酒广场等。放生台周边设施有放生文化商业设施、十二生肖头像石刻柱、放生滑道、亲水石阶、莲花池及石座凳等,之后第二个景点――妈祖庙
参拜当地人最为崇敬的" 妈祖庙" ,妈祖庙,又称“天后宫”,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闸坡镇,原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63年拆除,1999年由村民集资重建。新修的妈祖庙仍继承中国庙宇建筑的传统风格,雕梁画栋,造工精致。尤其是大门两根蟠龙廊柱,采用全石通雕的工艺,颇有气势;屋脊和飞檐上装饰着各种石雕鸟兽,富有民族特色。由于海峡两岸都信奉“妈祖”,每当祭祀妈祖大典,两岸同胞信众都一起参加,因此被称为“海峡和平女神”;许多海外华人也信奉妈祖,不少华人聚居之地都建有妈祖庙,外国人称妈祖为“中国的海上女神”,之后第三个景点是――十里银滩
被记入" 吉尼斯记录" 的中国最长沙滩--十里银滩尽情享受阳光、沙滩、海浪。" 南海i 号" ,这艘为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所载文物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沉船,从八百多年前的宋朝走来,从南海的二十米下深处走来,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灿烂,承载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光荣与梦想。中间最大椭圆体为" 水晶宫"--海水环境密闭展厅," 南海i 号" 沉船打捞出水后将完整陈列其间。此种保护和陈列设计方案,在世界范围的考古类主题博物馆中前所未有,之后第四个景点――红树林。
红树林是海陵岛靓丽的生态名片,为保护好这片珍贵的红树林,增加当地的旅游元素,阳江市在海陵岛规划建设红树林湿地公园项目,阳江市海陵区旅游文体局红树林湿地公园位于海陵岛东部神前湾,远处眺望,活像浮在海上的绿洲,与灵猴山遥望相映。游客可在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木栈道徒步,走在海面上,观赏一丛丛红树林,十分奇妙。由于本地浅海海产丰富,常有白鹭等海鸟在此觅食,它们时而停靠海边,时而在空中飞翔,在红霞与红林衬托下,呈现出一派和谐之美。
看完红树林后,我们就去往饭店吃中午饭,吃完又随便逛了一下当地的特产店,买了一些当地特产后就坐上回家湛江的旅游车,阳江两日游到这里就圆满结束了。
广东讲好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 传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心得体会(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