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云南马龙油库爆炸心得体会和感想(六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云南马龙油库爆炸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苍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
洱海风光,四时变幻,多姿多彩。清晨,薄雾轻笼,湖面迷茫,烟波无际,待东方日出,揭开面纱,露出秀美的面容;旭日初升,朝阳四射,金波粼粼,渔舟扬帆。夕阳西下,余霞错绮,归舟泊岸,渔歌唱晚。月夜,水静风轻,月影波光,轻涛拍岸。“洱海夜月”,成为大理“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四大奇景之一。更有奇者是,由于上关风很大,将西洱河的水波吹回,本来是洱海从西洱河流出的,看上去却像西洱河流入洱海。
洱海属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传说在海底生长着一棵硕大无比的玉白菜,这碧波莹莹的湖水,就是一滴滴从玉白菜的心底沁涌出来的玉液。坐船游洱海
虽然这是个老套的环节,但是大理因水而灵动,所以洱海几乎成为不能错过的景点之一。
第一步:坐8路车到玉洱路下车,从任何一家票务中心买账洱海游船票。也或者不用找票务中心,路上会有执着的当地人卖票人拦下你买票,如果价格差不多就买一张无妨。报价140元左右,非旺季一般80-100元成交。
第二步:买点水和零食,游船上吃。
第三步:上船。按照不同时段发船。游览线路一般为:小普陀-南诏风情岛。其实岛上意思不大,在洱海上吹吹风是正经事。
第四步:下船。下船的位置不是出发的大理港,一般是到桃源码头下车,旁边停车场,10元/人返回大理古城。也可以在这打车前往下一个景点。如崇圣寺三塔。
描写云南马龙油库爆炸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跨过这座桥,我们就由红河州的弥勒县来到了丘北县境内。丘北县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文山州北部,距州府文山113公里,东连广西和我州广南县,南接文山州砚山县,红河州开远市,西隔南盘江与红河州弥勒、泸西相连,北与曲靖师宗毗邻,往南经文山州麻栗坡县可直达越南,往东经文山州富宁县可到广西,往北经曲靖罗平可到贵州,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丘北县资源丰富,是云南省林业基地县、生猪基地县、牛羊示范基地县、商品粮基地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国辣椒之乡”。
丘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全县总人口45.5万人,境内居住有壮、苗、汉、彝、回、白、瑶等7种民族,形成了以多元文化为特征的文化形态。境内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优美的民间音乐、古朴的民族器乐、鲜艳的民族服饰、多彩的民族舞蹈、众多的民族节日、独特的习俗及悠然自得的民族村寨,自然与文化艺术交融,构成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园。
各位朋友,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普者黑旅游区的基本情况: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普者黑,普者黑景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着众多的孤峰、湖泊、溶洞。奇丽景色以独特的孤峰群、高原湖泊群、溶洞群为主体,辅以古人类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大峡谷、高原草场、高原喀斯特湿地植物园、瀑布、暗河、云海、古树及绚丽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等人文自然景观组成。景区范围广、景点多、容量大,而且比较集中,景观独特、类型多样、环境优美。在景区16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256个景点各具千秋,312座孤峰星罗棋布,83个溶洞千姿百态,54个湖泊相连贯通,水质清澈透明。
普者黑景区1993年国家旅游局将普者黑确定为涉外景区;同年,普者黑景区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云南省政府又批准普者黑景区为省级旅游区;20xx年国家旅游局将普者黑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区;20xx年普者黑景区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普者黑景区可分为3个旅游片区,即:普者黑核心景区、六郎洞景区、猴爬岩景区及其他景点。普者黑景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六郎洞景区。六郎洞景区位于丘县城西80公里,南部与开远市相望,面积11平方公里,区内景观以六郎洞暗河系统、地下水发电站为中心,热带植物郁郁葱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辅相衬。主要景点有:
六郎洞暗河:六郎洞位于新店乡中寨村东,传说因北宋年间杨文广追侬智高驻兵于此而得名。六郎洞暗河为省内目前发现最大的暗河系统,全长110公里,总补给面积2064平方公里。六郎洞因暗河水位变幅厅内石钟乳、石柱、石幔等十分发育,千恣百态,琳琅满目,色彩十分丰富,造型细腻而密集,有灰白、灰黄、纯白、铜绿等色。六郎洞景观质量好,洞室宏大,地下水库深广,是观光和科普科考的理想之地。
六郎洞地下水发电站:六郎洞地下水发电站是我国建成的第一座地下式水库发电站,曾载入教科书。该电站于1954年开始勘查,1958年2月开工,1960年2月两台1.25千瓦的机组全部建成投产,电站装机容量为2.5千瓦,六郎洞电站自投产以来,已运行46年,总发电量达60亿度。
描写云南马龙油库爆炸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拉市海位于丽江县城西面8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这里原为滇西北古地槽的一部分,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榴皱隆起成陆,至中新世成为一个准平原,随着横断山脉造山运动的发展,到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这个准平原又分割成三个相对高差在100米至200米的高原山间盆地,即拉市坝、丽江坝、七河坝。拉市坝是其中最高的坝子,坝中至今仍有一片水域,便称拉市海,湖面海拔2437米。
这是一片神奇的乐土,由北往南的候鸟在经历了长途跋涉的艰辛、都市里高楼林立的迷惑和无知者猎枪弹弓的偷袭后,疲惫不堪但满怀欣喜地降落这里。除了湿地里丰美水草、小鱼小虾的诱惑外,这里安全的自然环境,是吸引候鸟们南迁越冬的重要前提。这里,就是--拉市海。
拉市海的春天是姗姗来迟的。当丽江城内的太阳正明媚当空时,这里的冷风还在嗖嗖作响。三月的一个清晨,我站在了向往已久的拉市海边:这是一面宽阔安静的湖泊,清冷的天空下,湖面泛着盈盈的绿光。小块小块的湿地把湖面分隔成大大小小的湾。湖中稀疏站立的柳树上,停着一群鸬鹚;浅湾里和岸边,是一大群野鸭,或扎猛子寻鱼虾,或交颈而眠。偶尔有两只双宿双栖的赤麻鸭扑棱棱飞起,带起附近的水禽懒洋洋扇扇翅膀。远处水气氤氲,不时可见山林鸟游动飞舞的点点小影。这就是拉市海的初春,早迁的候鸟已北移,晚行的正在休养生息,准备踏上万里归途。陪我一起闲逛的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的工程师彭贵鸿在拉市海呼呼作响的大风中很有些遗憾地叫着说:"你来晚了,越冬的候鸟很多都已北移了。一个多月以前,这里热闹得不得了:海子里,柳树上,天空中,还有后面的山上,到处都是鸟。那壮观,就别提了。"
我眼中静谧的拉市海和彭工嘴里喧闹的拉市海是如此地难以统一,但是,看着那些悠闲自得的鸟,感受着人来鸟不惊的场面,却让人不得不相信,这里,就是万鸟的乐园天堂。
越冬水禽的乐园
大凡到过丽江的人,都知道拉市海。出丽江县城8公里,就可以看到这个丽江境内最大的高原湖泊,面积达1002公顷的拉市海。它是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这里除了湖泊、湿地、坝区外,还有山区与坝区结合部,天然带,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适宜水鸟、近水鸟、山林鸟等多种鸟类生活。
优良的自然环境,让候鸟和本地鸟把这里视为共同的天堂福地。据不完全统计,拉市海保护区内共有各种鸟类16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7种。以涉、游禽为主的湿地鸟类59种,所有的水禽都是国家公布有重要保护和科研价值的鸟类。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之后,候鸟开始陆续飞临拉市海。这些"万里飞来为客鸟"的鸟儿们一点也不拘谨,啁啾鸣叫,翅膀扇动,打破了湖面往日的宁静。十月份到来年春节,是鸟最多的时候。鸟儿们成群结队从遥远的北方故地来到这里,和本地鸟一起,在湖泊、沼泽、山林、草甸里自由嬉戏,捕鱼捉虾,一派祥和景象。"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诗里描述的美好场面在这里真真实实地存在。整整一个冬天,它们都在快乐地悠游,休养生息,补充体力,以备来年身体强健地踏上归途。
10万多只鸟在这儿曼舞翩跹,常会让不经意闯进的人感到意外的惊喜。正在拉市海考察的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鸟类专家王紫江惊讶地对记者说,一天早饭后无事,他和另几个专家沿着湖边走了走,不过短短半天时间,便发现了近80种鸟类。而此时正是大多候鸟已北移的非观鸟期。像拉市海这种万鸟云集的高原湿地,在省内乃至国内都是很少见的。
管理所的人说,鸟最多的时候到拉市海,不仅有福观赏到翩翩起舞的大天鹅、对湖梳妆的黑颈鹤、黑鹳,还可见到悠闲游荡的中华秋沙鸭,而这种珍贵动物的数量在全国尚不足100只。至于鸳鸯、鸬鹚、赤麻鸭、苍鹰、红隼等我们平日只能在动物园一见的水禽、猛禽在这里更是随处可见。真是应了那句古诗: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是什么吸引得这些候鸟不辞辛劳,万里跋涉作这一年一度的相会呢?王教授中肯地说:"拉市海能有今天这么多鸟,除了天赐的好环境,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保护区管理所的同志们几年来做的大量工作。"
与鸟共舞的人们
黄廷发和彭贵鸿是保护区管理所的元老,当他们第一次以管理者的身份来到拉市海时,几乎是一头雾水。那是1998年6月,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管理所只有3个人。现在想起来,其实当时的艰辛并不在创业,难的是几个学林的人面对的却是自己全然不熟悉的鸟类。所长黄廷发说,那时他是认树的专家,而不认识什么鸟。除了平日常见的小雀外,对其它的鸟完全没有什么概念。看那些水禽,看来看去都是一个样子。那段时间,急坏了他,"管鸟"的人不识鸟,这算怎么回事。走不了别的捷径,只有一个办法,学!
他们自己去书店买来了鸟类图鉴,一有空就坐在岸边看图识鸟。用彭工的话来说:"简直辛苦得不得了"。常常是水里刚停下一只,天上刚掠过一群,就急急地打开书寻找,边找边对。也亏得鸟儿多,就这么抬头一眼低头一眼的,竟然也认识记住了不少鸟。有一次,彭工和所里的小权正泛舟湖上辨鸟。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了一只他们从没见过的漂亮的鸟,为了搞清楚这究竟是什么。彭工和小权二话不说,划船就追。这一追就追了整整两个小时,等到最后弄清这是一只红颈瓣蹼鹬后,两人已被海风吹得手足僵硬、语不连贯
这样的工作整整持续了半年之久。半年后,老黄、彭工们开始扬眉吐气了,随便飞过一只什么鸟,看上一眼,
描写云南马龙油库爆炸心得体会和感想(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