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自己心得体会范本 跨越自己的感悟(6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跨越自己心得体会范本一
这就是人生,你永远都无法更改自己的选择,而一个人的一生,又要经受多少这样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决定你一生的道路。
但是,无论什么情况,我总会选择前进。只是因为,我喜欢跨越障碍。
我喜欢跨越障碍。障碍或许会使你陷入愁苦和烦恼当中,但它亦是在磨练你坚强的意志;障碍注定会很难跨越,甚至会让你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但是,你跨越障碍之后的喜悦,却是别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的!
我喜欢跨越障碍。我无法找到一个准确的词语来描述那种感觉。它既像是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又似是闷热的天空降了雨。总之,它是一种坚持后的畅快淋漓、痛苦后的幸福美满……
我喜欢跨越障碍。我钟爱于回忆,美好的回忆也许会令我轻轻微笑,可越是艰难困苦的回忆反而越是我的心灵为之一颤。每每跨越了一个障碍,静下心来回忆为战胜困难而努力的瞬间,我总会感慨万千!
走在路上,我喜欢跨越障碍;人生路上,亦是如此……
有关跨越自己心得体会范本二
根据国际奥委会给出的定义,奥运遗产是实现奥运会愿景的结果,包含所有通过举办奥运会,为公众、城市和区域发展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创造或加速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长期收益。
国际奥委会官网上整理了多届奥运会留下的遗产,最早可查询到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那一年,开幕式上首次出现的放飞和平鸽仪式成为之后历届开幕式的定制,举办开幕式的主体育场日后还成为当地足球俱乐部的主场并沿用至今。
然而,安特卫普主体育场的改造花销就占了那届奥运会总开支的一半,会后却又经历改头换面式的大修才满足了足球比赛的需求。这也表明:当时的组织者还没有一开始就计划好场馆的后续利用。
而现在,从筹办之初便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并在期间践行可持续的办奥理念,已经成了奥运遗产工作重要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的肇始,正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
2014年,国际奥委会颁布《奥林匹克2020议程》,这一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出的一揽子改革计划提出,申办奥运的过程应“关注可持续性和遗产”,国际奥委会应在举办城市和其他机构的支持下,长期评估和监测对奥运遗产的利用。北京冬奥会因此成为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
体育遗产
体育遗产是北京奥运会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遗产。《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遗产报告(2022)》指出,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对中国冰雪运动普及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逐步走向现实。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自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
与此同时,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中快速推广。截至2020年,全国冰雪特色学校已经达到2062所。到2021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
长期收益
“我们很多雪上项目场馆,赛后利用是很具挑战性的。雪上项目大多小众,甚至可以被称作‘超人运动’,这些场馆在赛后怎么让老百姓还用得上,要从规划之初就想。”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说。场馆赛后首先要服务全民健身,在非雪季还要考虑多种经营。
“国情、文化不同,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副部长王仁华说,北京作为全球第一座“双奥”之城,已在奥运遗产工作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2008年后,北京的体育事业、奥运经济、科技成果转化、绿色发展理念等,都还在持续影响北京居民的生活;“水立方”此次变身“冰立方”,实现了场馆的可持续利用。
跨越百年的首钢园区也是一处活的“双奥”遗产。18年前,为了首都的碧水蓝天,为了2008北京奥运会,首钢实施大搬迁。2016年5月13日,位于首钢老厂区的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首次向媒体开放——从夏奥到冬奥,“首钢园”与奥运铸就不解之缘。巴
跨越自己心得体会范本 跨越自己的感悟(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