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审判心得体会范本 环境资源审判总结(八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环境资源审判心得体会范本一
但是,最近我却发现小河没有那么清澈了,还有很多小鱼都死了,河里有好多垃圾,我有些怀疑,因此,对小河的污染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观察了周围的环境,植物生长得很茂密,我排除了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可水中的死鱼非常多,垃圾也不少.这样,就只能是人为造成的.
分析
1小河附近有一道公路,那里每天都有很多车辆通过.
2附近还有很多商贩在卖小吃.
3还有许多饭馆,小吃店和果汁店.
4我们看到了两个污水排放管道.
结论
1有很多人往小河里扔垃圾,吐痰,小鱼吃后,导致食物中毒而死亡.
2由于有污水排放到河里,有的鱼是直接喝了污水被毒死.
这些信息告诉我,小河污染都是人为造成的,看着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了臭水沟,难道我们没有责任吗?
建议
河道是我们大家的,让我们拉起手来,不要为了个人方便而污染小河,我们应该自觉做到保护我们的小河,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每好与和谐.
关于环境资源审判心得体会范本二
一、问题的提出
每天走在大街上都能看到塑料袋,妈妈买菜也会带回许多塑料袋,简直数不胜数。塑料是不可再生材料,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使大气层变得稀薄,使农作物减产。塑料还不易分解,如果焚烧就会产生毒气,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为此,我想调查一下塑料袋的使用量。
二、调查方法
1、向商场工作人员咨询塑料袋使用情况。
2、通过网络搜索全国塑料袋使用量。
3、进行实际民意调查。
4、生产厂家每月生产塑料袋的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果
许多人为了贪图方便,不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大量使用塑料袋,因而出现塑料袋随处可见的现象,所以我们要配合国家政策,少用一次性产品,改用环保购物袋,让一次性用品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创建一个美好的家园。
关于环境资源审判心得体会范本三
<>xx(大商英0804班)。
<>xx省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xx年7月20日——7月27日。
<>武冈市的护城河——南门河;主街道——三牌路。
<>今年暑假,为了比较深入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和邻里几个玩伴组建了一个环保实践队,现将活动过程做如下说明。因为今年来家乡的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日趋严重,这些都给家乡的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们几个提议创建一支环保队。
<>
1、对家乡的生态环境开展调查。
2、找出家乡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
3、在周围邻里间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为环保提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对家乡环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7月20日——25日卫生情况调查:
(1)首先,我们在家乡的城镇大街——“三牌路”观察了过往行人乱丢垃圾的行为且进行了适当的记录。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都没及时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随手乱扔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在我们家乡能真正爱护环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利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家乡主街道的环境卫生恶化,影响市容。
(2)然后,对“南门河”——市主河流深入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薄弱,把不少的生活垃圾倒入了河里,河边,使得主河流被众多生活垃圾所污染。其中大多是一些废弃塑料,生活废品,污水,严重影响了河道卫生与清洁。我们也调查了解到由于家周边没有较大型的处理生活垃圾的场所,所以一些居民为了贪图方便,便把垃圾丢到河里,使河中许多地方淤塞,河水也变色了。
7月26日——27日:在街区我们制作了一部分传单,对居民进行一些环保问卷调查。
1、调查针对人群:15——65岁街区居民。
2、调查方法:随机调查。
调查如下:选择题
(1)你认为环保的目的是什么?
a、爱惜每一个生命(62%)。b、保护生物多样性(10%)。c、与动植物和睦相处(10%)。d、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满足发展需要(18%)。
(2)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a、饮用水,空气质量(10%)。b、森林,土地保护,防止水土流失(34%)。c、环境改善(16%)。d、粮食蔬菜安全(14%)。e、脱贫致富(16%)。
(3)你对乱丢垃圾行为有何看法?
a、无所谓(5%)。b、值得批评(89%)。c、不关我事(6%)。
(4)您觉得您周围环境怎样?
a、很好(9%)。b、感觉还可以(31%)。c、比较差(52%)。d、很差(8%)。
在收回的答卷中,我们发现家乡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薄弱,对环境问题不是很关心。与此同时,我们向其讲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目标,让他们认识到一些环境保护对自身及自己周边的人、事的重要性,得到他们的支持。
由于我们环保小队切身体会到了生活垃圾对家乡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我们向当地有关环保部门提出了几点建议:
1、政府及相应机构应在全民中开展整体教育,加强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树立环保风气,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大力宣传污染的危害性。
关于环境资源审判心得体会范本四
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请高抬贵手,还我一片净土。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爱惜绿色,从我做起!清洁卫生,从我做起。
塑料包装用一天,白色污染害几世。
绿色就如同我们的生命!爱护绿色吧,就像珍惜我们的生命一样!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校园美如画,受益你我他。
关爱环境靠大家,清新空气每一天。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环境。
请把迷路的垃圾带回家,别再让它哭泣了!
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
与新生活同行,与大自然同居。
楼道整洁,当然有你一份功劳!
让垃圾回到自己家,让白色污染和你说再见。
保护环境净化心灵。
保护环境我们有责任,让世界充满绿色。
看到绿色,我们才会有好心情!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尽一份呵护,净一方土地。
跨越新时空,享受新生命。
保护环境,从你我开始。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百年校园,静净尽显。
明净之道,何忍污之。
只留下您的足迹,请带走您的“云彩”。
爱护身边的环境,等于爱护自己的生命!
关于环境资源审判心得体会范本五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 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
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众所周知,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人数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产生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也往往会造成对旅游设施、荷塘水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破坏。同时,游人过多伴之而来的,是抛撤的垃圾狼籍满地,噪声超过标准等。可见,人流超过了环境的正常允许限度,就必然会产生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且也包藏着危及旅游者的人身安全的隐患。因此,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风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来控制门票的出售量,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设法维持旅游区道路的通畅,以便及时疏散人群,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总之,为了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都能饱览我国风景旖旎的自然环境和奇妙绝伦、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迎接更多的国际旅游者,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关于环境资源审判心得体会范本六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近期,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边缘,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东接湖南靖州、通道县,南连从江县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倚榕江县,北靠锦屏县、剑河县,系侗乡腹地、侗族文化的中心。全县辖23个乡镇和2个街道,共403个行政村,面积4441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地方山清水秀,具有大量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黎平境内两岸杉木映印,一江巨筏长流,故有杉木之乡之称,属贵州省十大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1.43%。
黎平县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200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全国农业标准示范区(2006年)、全国绿色小康县(2007年)、林业科技示范县(2008年)、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0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及2015年中国生态魅力县等荣誉称号。
<>
(一)生态创建稳步推进。2015年,我县被评为中国生态魅力县,是全国为数不多(25个)的县份之一;共完成2个省级生态乡镇(德凤街道、德顺乡)、5个省级生态村(朱冠村、八舟村、述洞村、平善村、四寨村)创建申报工作。
(二)生态工程进展顺利。一是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落实生态示范区目标责任制。二是推进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防工业污染源向农村转移。目前,我县共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2座,特色小城镇污水处理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在建城乡污水处理工程2座、医疗废物处置中心1座。建成特色小城镇1个,完成农村环境整治项目13个。获批省级生态村3个(三什江村、平甫村、流芳村),获批省级生态乡镇1个(茅贡乡)。
2014年,共淘汰6300kva冶炼炉4台,关停整治木材加工企业26家,整治关闭县城周边五小企业12家,占全省关闭黑烟囱总数的63%;县城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污染减排任务按时完成、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二)生态绿化成效明显。一是优化开发空间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和生态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黎平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八舟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为重点,设立生态安全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控制破坏生态安全的活动。三是加大生态屏障建设。进一步推进公益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林地保护和公益林管护。强化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城镇周边、重点民族村寨的绿化带建设,加强工业园区、校园、社区等公共区域绿化工程建设,努力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扩大工程实施范围,减少水土流失。
黎平县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200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全国农业标准示范区(2006年)、全国绿色小康县(2007年)、林业科技示范县(2008年)、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0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等荣誉称号。
2014年,肇兴景区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2014年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景区和全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黎平八舟河获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湿地公园;全县天然林面积达1392478.2亩、公益林面积达1832415亩、退耕还林共计6.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4.68%。
(三)生态宜居持续推进。一是按照绿色低碳城镇建设标准,坚持规划引领,尊崇自然风貌,突出民族特色,建设绿色城镇。加大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功能区生态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绿地景观系统。在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中使用节能技术,推行绿色建筑建设;加强水源工程和管网建设,强化管网节水改造,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收运处置系统建设和废物综合利用工程。二是加强民族传统村寨的规划与保护,加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名镇名村、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大对重点民族村寨的保护,建设美丽乡村。三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提升城镇化水平。
完成了125个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和第一批43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实施示范村建设27个、推进村建设44个,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德凤、高屯实现镇转街道,全县城镇化水平达35.5%。
(四)生态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发展绿色低碳工业。全面落实国家、省、州产业政策,推进农林产加工等传统产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民族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特色食品加工、特色旅游商品等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发展。二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农业产业园区和茶叶、油茶、中药材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有机的现代农业。三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以肇兴景区为龙头,古城翘街、八舟河景区、重点民族村寨为节点,科学规划和布局核心景区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大力实施以肇兴景区、古城翘街、八舟河景区为重点a级景区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精品旅游。加快推进文化综合旅游改革试点工作,理顺旅游发展体制机制。
2014年,华新建材、宏宇芳香药业、黔香园油脂、裕丰米业投产运行;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加快成长,清洁化、环保型工业企业崭露头角。水口天香谷被列为省级农业与旅游双百示范园区,高屯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中潮山核桃产业园建设继续推进,新增茶叶基地4.2万亩、油茶基地2.1万亩、中药材基地3万亩。肇兴景区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2014年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景区和全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侗族大歌实景实现试演。翘街古城墙修复工程继续推进。堂安、四寨、铜关、地扪、黄岗、述洞等民族村寨旅游景点培育有序推进,旅游综合收入达14.9亿元。
(五)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黎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水热同季,海拔高差大,植物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优越而多变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黎平丰富的物种资源。目前,黎平县已建立太平山州级自然保护区1处,弄相山等县级自然保护区11处,保护区面积达31551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7.1 %。同时,以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中心黎平县东风林场为依托,认真做好以珍稀树种收集保存为重点的东风林场树木园建设,建成国家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基地面积 8 公顷,现已收集保存各类树种资源80科380余种。
<>
(一)加强组织领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建立并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积极推进规划环评、政策环评、战略环评,在城市规划,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建设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评估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重大决策行使环保一票否决权,避免出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决策失误。
(二)加大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生态环境公共财政支出,统筹好上级拨付资金的管理使用,加强对挤占、挪用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抢抓国发2号文件、省政协帮扶黎平同步小康、李克强总理视察黎平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建立鼓励发展的生态产业、环境保护产业目录,对鼓励发展的产业给予政策优惠,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撑。
(三)夯实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充实生态环保执法力量,抓紧培养和引进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的拔尖人才和专业人才,着力打造创新型生态环保人才队伍,为城市规划、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产业调整、土地开发等重大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人才支撑。
关于环境资源审判心得体会范本七
在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之际,环境问题已是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刻不容缓。
我们少年儿童要爱护每一片绿叶,爱护每一棵小草,爱护每一朵鲜花。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绿化校园,让绿色生命激发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珍惜青春。因此,让我们作为绿色的守护者,郑重向全体少先队员们发起倡议:
一、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爱我“母亲河”,爱护祖国的所有“蓝色国土”。
二、学习环保的知识,树立环保的意识,了解并自觉维护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大力支持环保工作。
三、自觉遵守“两讲五不”规范,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出门要带“清洁袋”。
四、爱护环保设施和设备,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讲卫生,爱劳动,积极帮助地区做好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遇到破坏环境保护的不文明行为要勇于劝阻,发现破坏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
五、保护资源,节约水电;提倡垃圾分类,废品回收,废物利用,保护再生资源。购买商品要选购“绿色包装”物品,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包装过度商品和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用纸木制品。
六、降低噪音,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使用收录机、电视机时,音量要适中,不影响他人的工作、学习与休息。提倡以步代车和骑自行车,杜绝机动车尾气污染。
让我们共同携手,让一粒粒种子花开似锦,从自己身边做起,向全社会证明,我们是高素质的一代,我们真正懂得珍惜绿色!
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关于环境资源审判心得体会范本八
亲爱的同学们: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它就像母亲一样为我提供生存资源的条件。所以大家要保护地球,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有浪费资源的现象: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的人不知去向;开着点灯、电视的房间里却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随手扔进垃圾桶,却只写了几个字……这些都是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特意提出以下建议:
一、 节约用水
在使用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洗完手立即关上水龙头;在拖地板时不要用太多水,拖完地板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
二、 爱护公物
大家知道,学校的东西都是政府给的,应该爱护公物,不要破坏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如发现有同学破坏公物,应立即制止或告诉老师。
三、 节约用纸
大家在用纸的时候不能浪费,没用完的纸张可以整理起来装订成草稿本,既环保环境又不浪费。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人类的摇篮。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共创美好家园。
环境资源审判心得体会范本 环境资源审判总结(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