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曰色难心得体会 论语为政色难(2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论语子曰色难心得体会一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4、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言必信,行必果。
1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
13、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出处:《论语颜渊》
18、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1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当仁,不让于师。出处:论语
21、言寡尤,行寡悔。出处:《论语为政》
22、言必信,行必果。
2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4、既来之,则安之。
2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作者:孔丘 出处:论语子罕
26、孔子语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出处:论语
28、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
2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处:论语卫灵公
31、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3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5、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论语
3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37、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38、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39、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其取。
40、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
对于论语子曰色难心得体会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三课时
【预习作业】诵读课文,生字注音,依据注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子曰色难心得体会 论语为政色难(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