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与学心得体会实用 对国学课的心得体会(四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国学教与学心得体会实用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职类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合格劳动者,优秀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令人堪忧。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多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文化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在文化基础知识、思想、心理等多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学生素质低劣。再者,中职类学校注重技能教育,忽视道德情感教育,以致学生中出现了许多知行不一的现象。因此,作为职教人我们有义务把学生培养成既有充实的文化知识,又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更需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现代化高技能人才。
1、主题教学
国学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学习,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使他们能够用一种谦逊的充满仁爱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因此,我们要确定教育的主题,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例如“礼仪篇”、“诚信篇”、“交友篇”、“孝道篇”、“励志篇”、“仁爱篇”等等,这样逐层推进,并组织相关的班会和综合实践活动,有计划地开设国学课程。
2、吟诵经典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也说:“积子成句,积句成章,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缀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国学经典是雅言的记录,熟读成诵,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品德气质。
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诵读、美读、比读、议读、品读,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根据文章,选择读法,力求每读一次,都有新的理解、收获,让学生爱上诵读,从而提高对经典作品的兴趣,进一步感悟经典中的人生道理。
3、领悟国学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对国学的深入研究,而在于通过经典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例如《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这六字中就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如何为人处事,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独立意识,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又如《论语·学而第一》中“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告诉学生“孝”、“悌”,是“仁”的根本。又通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等选文让学生领 悟“仁”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此外,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4、教学方式
国学教学课堂应摆脱浮光掠影的讲授课、枯燥无味的学术研究课、简单划一的语文专题课。学习方式贵在师生互动,提倡共同学习,同伴互助。采取各种活动丰富课堂形式,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现生活中的典型事迹,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等人的感人事迹,以“身边事、身边人”来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让学生积极行动,主动投入到国学的学习中。另外,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文本间能够展开自由交流,使课堂成为互动型、对话型、反思型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学到属于自己的国学经典。
5、评价方式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根据教学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师教学,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国学的评价不能拘泥于考卷,要建立以“兴趣、收获、成长”为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机制,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一次小结、一则随感、一篇论文都可以是考查的手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素质教育对学生们基本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最为关键。希望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学习,让学生徜徉在古香古色的传统文化之中,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并一同来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关于国学教与学心得体会实用二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目的和意义
1、传承中华文明。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平舆教育新特色。
三、组织领导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李国富
副组长:王建申 刘俊华
成员:徐诚伟 乔运良 侯华科 张瑞颖
四、实施办法
1、全县各中小学每周开设至少一节“国学”校本课程。小学阶段重在朗读背诵,中学阶段要将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国学经典》课本进校园。统一选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国学经典》丛书,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下发到各学校,并做好活动用书的宣传推荐工作。
4、各学校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小学、幼儿园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一些经典诗文为主,初、高中以诸子百家著作和古文为主。
5、诵读安排:在早课、语文课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
6、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活动。
7、各学校要选出质量较好的“国学”校本课程教案,上报到县基础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平舆教学教研通讯》发表。
8、县教研室组织开展“国学”校本课程优质课教师评选活动。
9、积极配合德育室工作,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五、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
关于国学教与学心得体会实用三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男: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
男;永城市职业教育中心首届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今天终于拉开了帷幕。
女:在这里我们希望每个参赛选手都能赛出水平,赛出成绩,也预祝本次比赛取得圆满成功。男: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女:华厦源远流长的经典美文,是文化艺苑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中华经典犹如一座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女:诵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领悟人生的真谛,
男: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女:国学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男: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女:诵读国学经典,让灿烂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诵读国学经典,彰显华夏文明,女:弘扬民族气概,展示自我风采。
合: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古人的教诲,吟诵圣人的篇章。
男:永城市职业教育中心首届“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女:首先,请允许我先来介绍本次评委
女:本次比赛根据各参赛者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起评分80分,满分100分,保留一位小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最后得分保留两位小数。
节目串词:
李白的《将进酒》堪称千古绝唱,倾诉了一片赤子情怀。请欣赏1号参赛选手王红米为我们带来的这首诗词朗诵《将进酒》,2号选手刘莉准备!
一首诗歌《致橡树》,曾令无数的年轻人向往和憧憬伟大的爱情,下面就请2号参赛选手刘莉带着大家一起见证那不卑不亢、至纯至美的爱情吧。3号选手赵谦贤做准备!
一把油纸伞,一条石板路,一段篱笆墙,一枝苦丁香。悠长的小巷,如丝的细雨,轻轻的叹息。诗人戴望舒就在这诗情画意的色彩组合之中,小心翼翼地托出了想象中美的女神。读《雨巷》,就象品味一枚橄榄。让我们欣赏3号参赛选手赵谦贤朗诵的《雨巷》,4号参赛选手刘引做准备
人世问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亲对儿女的`爱,人世间最深厚的情莫过于母亲对儿女的情。下面请欣赏4号参赛选手带来的《母亲》,5号参赛选手做准备!
84年前的一天,诗人徐志摩重回康桥,久违的康河,金桥依然是那么的亲切和温暖,可是寻梦的诗人此情此景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请欣赏,5号参赛选手吕永涛为我们带来的诗朗诵《再别康桥》。6号参赛选手做准备!
男: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女: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我们是炎黄的子孙。男:祖国,这个字眼包含着多少魅力啊!
女:她是我们的母亲,养育了十三亿的中华儿女。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男:这是一副享有声名的对联。我们青少年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呢?女: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5号参赛选手秦星宇为我们带来的《叶挺的囚歌》。男:7号参赛选手做准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首《行路难》,九曲回肠,乐观豪迈。请欣赏7号参赛选手郭艳艳班带来的《行路难》8号参赛选手做准备!
赵国古都成就历史名城,荀子文化彰显人文风貌。现在,让我们一起,倾听8号参赛选手王家宁诵读的《劝学》!9号参赛选手做准备!
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就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就让我们听遍流水,扶遍春风,伴着康桥,去追寻梦中的她??请欣赏9号参赛选手苏艳华的《再别康桥》,10号参赛选手做准备!
女:“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请欣赏10号选手朱慧敏的《致橡树》,11号选手做准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让我们跟随11号参赛选手任艳霞的词朗诵《沁园春长沙》,一起去感受伟人的情怀,领袖的风采。请欣赏11号参赛选手任艳霞《沁园春长沙》12号参赛选手做准备!
同样是李白的《将进酒》让我们听下是1号选手的《将进酒》堪称千古绝唱,还是12号选手的《将进酒》倾诉了一片赤子情怀。请欣赏12号参赛选手的《将进酒》,13号选手做准备!
许多年前,一位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的青年才俊,独立寒秋,面对滚滚北去的湘江,面对万类霜天,面对满目疮痍的现实,昂首向天,发出千古一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巨大的提问,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提问,不是质疑,不是困惑,而一种更深沉的自信,一种内在的坚定,一种改天换地的使命感。请欣赏13号参赛选手带来的诗词:《沁园春长沙》14号选手做准备!
上下五千年,思天地之悠悠,念华夏之久远。多少先辈志士,青史留功绩,凝重的历史丰碑,高耸着民族的气节。请欣赏:配乐朗诵《沁园春雪》,表演者:14号选手黄万里!15号参赛选手做准备!
如果你是一个仍然仰望星空的人,你会有暗夜也遮不住的情怀,你会在许多坎坷之后,更攥紧那一条最后的信念: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让我们再次面朝大海。请欣赏15号选手丁孟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请16号选手做准备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就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就让我们在杳渺的音乐声中,追寻着徐志摩的足迹,一起感受康桥如梦如幻的诗情画意??请欣赏16号参赛选手秦瑜璐带来的《再别康桥》17号参赛选手做准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你爱的深沉,这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对祖国的由衷赞叹。请欣赏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表演者17号参赛选手宋琴,18号参赛选手做准备!
男:我用残损的手掌,捧起一个国家的兴亡;女:我用残损的手掌,承载一个民族的未来;
合:我们残损的手掌啊,残损却不失力量!我们用残损的手掌,铸就一个不再残损的国家!
请欣赏诗朗诵《我用残损的手掌》表演者18号选手杨韧,请19号选手做准备!
男:曾记否?湘江碧波浪花涌,女:曾记否?领袖少年抒豪情。
男:请欣赏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女:表演者19号选手李家辉,20号选手做准备!每一首诗,似乎都成为了一次事件,一段岁月,一种激情;每一首诗,似乎都是一面旗帜,一曲狂飙,一道风景。眼底六州风雨,笔下有雷声。毛泽东和他的人民以诗人的情怀创造了新中国的历史,而历史也为世界创造了一个伟大的诗人。请欣赏诗词《沁园春雪》朗诵者20号选手李傲辉!21号选手做准备
84年前的一天,诗人徐志摩重回康桥,久违的康河,金桥依然是那么的亲切和温暖,可是寻梦的诗人此情此景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请欣赏21号选手王盼为我们带来的诗朗诵《再别康桥》。22号选手做准备!
又是一首《再别康桥》今天的康桥好多啊!好了请大家继续欣赏《再别康桥》朗诵者22号选手张笑笑,23号选手做准备
唐代大诗人李白被后世称为“诗仙”,不仅因为他写诗写得好,还因为他每写诗必饮酒,每饮酒必写诗。所以才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说。请欣赏李白著名诗篇《将进酒》。朗诵者23号选手杨思雨,24号选手做准备
攀爬过岁月的脊梁,沧桑印证着我们求索的脚步。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六十多载的峥嵘,东方瑰丽的大地上,耸立起一个不朽的国度。世人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聆听黄河古老的歌唱,穿越那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十多载缤纷花季,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成一个主题: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有请24号参赛选手胡倩文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5号选手做准备!
天上一轮明月,阅尽多少世间沧桑;人间万般愁肠,又尝透多少悲欢离合!苏轼的《水调歌头》正是借明月承载着世间这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于是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时,我们吟咏着它;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时,我们也吟咏着它。下面,请欣赏诗朗诵25号参赛选手谢伟带来的《水调歌头》。
男:到这里所有参赛的班级都已经诵读完毕,评委老师正在紧张地打分,我们在等待成绩出来的这段时间里,有请我们学校的舞蹈社团——《舞之翼》为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请大家欣赏。
女:《舞之翼》的精彩表演非常好看,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男:经过评委老师紧张的计算,最后的成绩已经出来了,下面我们有请xxx宣布比赛结果。
结束语
女:智慧充盈,笑迎黄河东入海,我们的声音浑厚而有力。男:品味书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的神情从容而淡定。合:读书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女:同学们,永城市职业教育中心首届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刚才同学们感情激昂的诵读,表达了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由衷赞美,也证明了我们永城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热爱学习,传承文明的坚定信念。
合:最后祝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祝我们永城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明天蒸蒸日上。谢谢大家!
关于国学教与学心得体会实用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晚上,我们全体师生相聚这里,共同品味了一餐美味的国学串烧盛宴。这台盛宴有滋有味,令人回味无穷。这次“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是我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的一次盛会。我代表学校及全体老师对获奖个人和班级表示热烈祝贺,对为本次活动作出辛勤劳动和付出的广大教师表示衷心感谢!
中华诗文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阅读经典诗文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眼界宽广;可以使我们拨云见日,柳暗花明。一篇篇经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结晶,不仅能让我们享受阅读的快乐,还可陶冶我们的性情,让我们悟出做人的道理,从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对我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开展这次活动,目的在于营造浓郁的读经典、诵经典的氛围,激发全体师生的读书兴趣,在诵读中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有助于我们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建设书香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同学们,诚实的语言需要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善良的心灵来领会。高尚的人格需要公正的眼睛来发现,更需要道德的栋梁来支撑。希望全体同学以本次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为契机,在老师们的教育、引导下,让“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成为同学们的日常学习活动的一种新常态。爱中华,读经典,让我们每一位师生都参与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去。在中华美德的滋养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我们诵读千古美文,在书声琅琅的氛围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借经典诵读大家聚会的机会,祝愿全体老师、同学们: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万事顺心如意!
谢谢大家!
国学教与学心得体会实用 对国学课的心得体会(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