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学改革理念心得体会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心得体会(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教学改革理念心得体会总结

实习生 李金淑老师讲授这一课,李老师教学生动,直观,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等方式完成下面的表格,效果较好。几个设计比较新颖。

通过十一张精彩的舞台杂技和民间杂耍艺人表演的图片导入课堂,震撼的画面让学生惊叹不已,都发现了他们共同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怀绝技。引出本课主题:绝招。

设计表格,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1.比较表格内容:

(1)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三个人两次比绝招的招数和结果,三胖和二福第一次比绝招的厉害、第二次没有新鲜绝招的羞愧;小柱子第一次没有绝招的撒腿就跑和第二次绝招的令人惊叹不已。这样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比绝招的过程和结果。

(2)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三者第一次比绝招的差别以及第二次比绝招小柱子的进步。

2.小组比赛回答问题,检验学生课文具体内容和细节的掌握情况。

共设计了6道小题,从小柱子为什么赛腿就跑到小柱子受到奶奶的启发到苦练绝招再到比赛时揭示小柱子的绝招最后到小柱子提出练习绝招的条件这几个方面出题,覆盖课文全部内容,使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点。

3.说出老师自己的绝招:哈密瓜自制法。

在小组比赛之前,我先告诉大家老师自己的绝招,但是只告诉绝招的名称,没说出具体怎样做,这样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

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热烈并且回答地问题既准确又快速。部分差生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表现很好,值得表扬。

虽然在教学设计,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提高,但还是有一些不足。

1.备课时遗漏重要知识点:“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习绝招的”这一知识点,没有抓住本课重点内容进行授课:本课教学重点就是几个孩子比了哪些绝招,最佩服谁的绝招;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2.不能准确及时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作出评价,一般只会说:“很好,不错。”或者说:“大家说他(她)回答地对不对?好不好?”不能作出具体的评价,指出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差在哪里。

今后的教学,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另外,在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突发情况出现,需要积极灵活地处理,注意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加强交流,把握课堂。

推荐教学改革理念心得体会总结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五册(四省市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9。

懂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文字题。

(一)准备题练习。

1.出示图。

师:用我们学过的.倍的知识说明图意。

生:黄花有2朵,红花有3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生:还可以说黄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多少朵?用2×3=6(朵)

2.出示

师:蓝珠子和白珠子各有几个,看仔细。[师再操作计数器成右图]

师:把2个蓝珠子看成一份,6个白珠子可以怎样说?

生:6个白珠子可以分成这样的3份。

生:也就是白珠子数是蓝珠子的3倍。

师:为什么白珠子数是蓝珠子的3倍?

生:因为6里面有3个2,所以说白珠子数是蓝珠子的3倍。

师:这一点很重要,谁再来说一次。[生重复说]

3.书面练习:课本第12页练习五第1题。

批改讲评后,将这题在投影仪上改编成:

○○○○○○○○○

○○

师:现在把上边和下边的皮球各拿走一个,又怎样说?

生:把下边的2个皮球看成一份,上边的8个皮球可以分成这样的4份,8里面有4个2,所以上边皮球是下边的4倍。

师:刚才上边皮球数是下边的3倍,现在都拿走了一个,怎么反而是4倍?

生:现在把2个皮球看作一份,8里面有4个2,所以是4倍。

师:[把题改编成上边12个皮球,下边4个皮球]又怎样说呢?

生:上边的皮球数是下边的3倍,因为12里面有3个4。

(二)教学例题。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关于倍的知识的一个新内容。

例9 有8只小鸡,2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师:[指名读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边出示图]

师:例题是关于倍的知识的一个新内容,新在哪里?

生:题目告诉了小鸡的只数,还告诉了小鸭的只数,要求小鸡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生:它要求小鸡只数是小鸭的几倍,不是求小鸡有多少只。

师:对呀!题目告诉了两个数,一个是小鸡的只数,另一个是小鸭的只数,要求的是小鸡只数是小鸭的几倍。要解答这题应该怎样想?同座同学讨论,再阅读课本11页例题下面的“这样想”。

[生先讨论后阅读课本]

师:怎样想,请汇报

生:小鸡有8只,小鸭有2只,8里有几个2,小鸡只数就是小鸭的几倍。

[将例题图演示成2只小鸭看作一份,8只小鸡有这样的4份,添上集合圈,并再指名一学生汇报]

师:这题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8÷2=4(倍)8里有几个2就是几倍,用除法算。

师:这个4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所以在算式中“倍”一般可以不写。[把得数上的“倍”字擦去]

师:再看一题[课本第13页练习五第2题,要求列算式并且解答]学生解答后批改,并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三)归纳小结。

师:刚才讨论并且解答的两道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点?解题时怎样想和解法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告诉了我们两个数,都要我们算他们的倍数关系。

生:求两样东西的倍数,就是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算。

师:今天我们学的新内容是:知道了一个数与另一个数,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答的方法是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四)组织练习。

1.课本第12页,练习十五第3、4题。

2.(出示一盒)

师:盒内放了好些纸蝴蝶,要求一种颜色的蝴蝶数是另一种颜色蝴蝶的几倍?这题我们让小明来解答。[出示皱着眉头的小明头像图]小明为什么皱起眉头?他有什么困难?

生:因为不知道盒子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蝴蝶?

生:而且也不知道每种颜色的蝴蝶有多少只?

师:说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要知道哪两样物品数,求倍数。

生:要知道一个数是几,另一个数是几。

[师打开盒盖]

生:还是不能解答,因为不知道求谁是谁的几倍?

师:这又说明了这类题还必须弄清楚什么?

生:要弄清楚求谁是谁的几倍。

师:讨论得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必须知道一个数是几,另一个数是几,还必须知道求谁是谁的几倍,也就是谁和谁比,这是很重要的。

3.全班练习:课本第12页练习五第5题。

批改讲评。

师:第一题一个数都是15,为什么第1小题得数是5倍,第2小题得数是3倍?

生:第1小题求15是3的几倍,第2小题求15是5的几倍,两次15和谁比是不一样的。

4.线段图:

师:根据线段图,谁能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让全班小朋友解答。

生:白兔的只数是猴的几倍?[全班学生在簿本上列式并口答]

生:黑兔的只数是猴的几倍?[同上]

生: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几倍?

生:这题不好算的,15除以9有余数。

师:这道题我们现在不会算,以后再学下去就能算了。

生:我说兔子的只数是猴的几倍?

师:想得好,兔子的只数是猴的几倍怎样算?

生:9 15=24(只),再拿24÷3=8,兔子的只数是猴的8倍。

师:灰兔也来了,[在线段图上补一条线段表示灰兔的只数, ]灰兔有几只?

[很多学生举手]

生:9×2=18只,灰兔有18只。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生: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算。

生:要弄清楚一个数是几,另一个数是几。

生:还要弄清楚求谁是谁的几倍。

推荐教学改革理念心得体会总结

这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体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老师们从容不迫、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充满浓浓人文关怀的交流气氛令我受益匪浅。回头再来反思我自我执教的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透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同时,“生命桥”的好处又是课文的难点。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潜力”,教学环节中老师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在这堂课上,文章的情感主线很清晰、明朗,始终围绕“台湾青年无私为大陆患白血病的青年奉献骨髓的动人故事,为血脉相连的两岸人民架起一座生命桥为主线”创设情景,到达学有目标,学有重点。

以文中描述的小钱和台湾青年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细节做为教学的突破口,这两处的语句看似是普通的细节描述,其实是比较中突出了人物的高大形象,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因为小钱是因患了严重的白血病,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期盼着拯救他的骨髓,而台湾青年则不然,他是在余震中冒着生命的危险,为大陆青年小钱捐赠骨髓的,神情截然不一样。在教学“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的时候,教者首先创设情境:“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空气中还有甜丝丝的香气”,以这样的句子唤起孩子对所有完美事物的遐想,然后让学生想象在这样的美丽的一天会做些什么,而“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之后出示“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一句,在强烈的矛盾比较中,初步感知生命的可贵与脆弱。然后抓住重点词语“唯有”来体会生命垂危的小钱迫切需要移植骨髓,同时让学生明白骨髓难找,透过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使学生们更深入的体悟了小钱的痛苦,急需爱心奉献的渴望;激发孩子对小钱的同情,学生自然明白“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原因。

在这时候,老师话锋巧妙一转,引出话题,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吸引孩子阅读和探究的兴趣。之后老师透过放地震录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震的可怕,让学生想象这样危险的状况下青年人就应做什么?让学生想象这位台湾青年家人可能遭遇的困境。并且让学生进行主角转化,透过读的方式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设计巧妙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台湾青年不仅仅是自我冒着生命危险,连亲人的安危也不顾的高尚情怀。整个环节的设计巧妙自然,不是透过简单地讲解,而是创设很多情境,拓展课文以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理解两个“静静地”的含义。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从而理解人物的品格,以到达突破中心与难点的作用。

在这堂课上,有多个情境的创设,如课前谈话的情境、体会小钱痛苦情绪的情境、感受地震可怕场面的情境、主角转换体会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成功创设充盈了课堂,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使教学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视频出示地震场景,再如补充李博士资料及一天工作时光表,再如多媒体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再透过教师激情讲解,简单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整堂课由于课前谈话、导语、过渡语、结语设计巧妙,朴实自然,所以整个课堂如讲述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学生恍若在听故事中对本课进行了学习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如:课前透过和孩子交流姚明捐献骨髓的故事,让孩子们对姚明肃然起敬,同时又对白血病知识作了必须的了解。这样的设计既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也节约了教

教学改革理念心得体会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心得体会(九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