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听课笔记心得体会简短 最美听课笔记心得体会简短版(7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最美听课笔记心得体会简短一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美丽的老师,她50几岁了,没有婀娜多姿的外表,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但是我认为她是我身边最美的老师。
她的身体并不好,常听他说,批改试卷觉得很吃力,但是,每份试卷都认真的批完;常听他说,这几个学生没有希望了,不想管了,但是,常看到她认真的辅导他们;常听他说,不想讲了,但是一上课她便快步地走进教室••••••讲到这儿,大家一定知道我说的最美教师是谁了,对,就是余新珍老师。 我时常想,怎样的老师才是最美的。衢江四小的最美老师用她们的责任心诠释了美这个字;黑龙江的张莉丽老师用她的
爱心传递出了美这个字。余老师用她的责任心和爱心塑造了美这个字•••••
她坚持每天请清晨督促孩子们读书,哪怕是寒冷的冬天,因为她知道这时候的效率最高;她坚持认真上完每一节课,哪怕身体又不舒服,因为她知道不能拉下学习进度;她坚持批完每本作业本,哪怕眼睛吃不消,因为她知道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最美教师”的事迹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衡量一个老师是否优秀,除了关注老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学生成绩这些显性指标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爱心和责任心都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点点滴滴,虽不容易量化和评估,但这却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和发扬的,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一定非得追求成为一位“名师”,但应该力求成为一名“最好的教师”: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些平凡细节的背后,需要一颗持之以恒的爱心。其实在我身边,这样平平凡凡,持之以恒的最美教师数不胜数。
同为老师,我该向余老师学什么?就要学习她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始终不渝的顽强意志。学习她把自己置之度外,心中只装着学生,为孩子带来无限希望。学习她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奉献党的教育事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我想做人除了自己,还要心中有他人,能设身处地地想着他人,这样才能使自己做的更好。一生中若能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为他人做点有益的事,这才活的更有价值。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余老师用行动诠释了此话的内涵。我决心以她为榜样,从小的方面讲:提高专业执教水平的同时,做让家长信服的好老师,领导放心的好同志,学生喜欢的好朋友;大的方面讲:自觉肩负起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022最美听课笔记心得体会简短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护理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微笑护理服务 用心呵护生命》。
我是来自**医院急诊科的,很荣幸今天能参加此次优质护理服务竞赛,能与各位护理同仁们一起交流探讨护理服务工作。
“用心传爱做护理,优质服务保质量”,这句话说来容易,坚持不懈做到却是很难,尤其在人流涌动的急诊科,要把走马灯似的每个病人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更是不易。有人说,急诊科的护士最漂亮,因为我们代表的是医院的形象;有人说,急诊科的护士最勇敢,因为我们要面对各种危重情况,镇定而对;有人说,急诊科的护士最善于沟通,因为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处理得当。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急诊科护士总是忙碌而略带几分严肃,而我觉得急诊科护士的微笑最美丽、最动人,因为它使病人感到亲切、感到安慰、感到温馨,温暖着一颗颗因疾病而变得冰冷的心,使绝望的病人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听到“您好”的同时送上微微的一笑,我深知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总是第一时间面对危、急、重症病人,肩负着挽救生命的重任,承载着病人家属的期望和医院领导及社会的重托,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如何让“窗口”形象更加亮丽,我坚信“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在工作中我一直坚持用微笑温暖每一位病人,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受伤的生命。
记得有人说过:创优无止境,服务无穷期。在急诊科上班已有两年时间,在在这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急诊科的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有温暖精心的呵护和热情细心的服务。在工作的两年里,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我始终坚持将“严、慎、细、实”的作风及细致化的服务,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用一句问候、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下搀扶、一杯开水以及全程陪同患者做相关检查、护送住院等,通过这些微不足道,点点滴滴的细节,来传递着我们急诊护士的护理职业道德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急诊患者或家属还未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前,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如何拉近护患关系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一直坚持主动沟通,主动关怀,时刻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利用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细心的呵护没一个病患。用我们的“五心”护理服务感动每一位患者。同时我们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也会主动去到病人身边,和病人聊天、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健康教育,从而增进护患沟通、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曾经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白衣天使,用自己的真情造就了一片幸福,用自己的爱心守护了一方平安。少了对亲人的问候,却少不了对病人的照顾;少了与恋人的相聚,却少不了对病人的关怀。不是不想浪漫,而是想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不是不爱家人,而是无法割舍对这份职业的牵挂。我很骄傲,因为我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我很荣幸,因为我身属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团队。我很自豪,因为我的身边,有无数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人!
我们没有悲壮豪迈的言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护士自身的价值,我工作、我快乐、我繁忙、我幸福,让它永远成为我们骄傲的主题,让爱永远与你我同在。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22最美听课笔记心得体会简短三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而此次蜚声全国的衢江“最美教师”——姜文、陈霞两位教师的救人故事更是告诉我们爱要这样做:
一是对学生安危的真正负责。
每天早上进行晨检,上课前清点人数,这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可是通常在发现学生未到时,我们的反应就会是想当然的认为其家里有事迟到或缺到,而一般不会像这两位教师一样想到是学生有可能出了安全问题。
二是把工作做到细微之处。
一般的我们发现学生未到,大多会停留在打电话查询上,两位教师的细致在于在电话不能打通的情况下,立即赶到学生家里去了解具体情况,“刨根究底”。
三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
两位教师在整个事件中奔波查找的行为,是基于他们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正的爱,没有把爱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上。
正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陀佛”,更何况是三个人的,就如翁永喜感慨地说,如果不是陈霞、姜文、江忠红三位老师及时上门追访,他自己或许早已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悲惨的人”。听到他说的这句话,我忽然心底深处凉了一下,真的无法去想象,这句话背后的深刻情感。仅仅半个小时的时间差距,避免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只因有了他们……
马建红校长说:“我们学校没有大楼,我们也不是大师,但我们不可以没有大爱”。
正是这种精神的引领,在他们发现学生迟到,上门查访;敲门不应,留下字条;手机停机,充进话费;到最后分头行动,转危为安。就像白岩松所说,“这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终止”,但是,老师们和店长始终都没有放弃努力。
煤气中毒也许只是偶然,但这“不放弃”背后的念想与行动,却是爱的必然。
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不缺乏爱,但关键是如何营造出齐心向善的环境,让每个人心中的爱都能够被激荡出来。
事无巨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应该从细微处着手,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是他情绪的一种表现。“教书育人”是作为教师的一份责任和义务,但是,我不应该就停留在此,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善的,也是不和谐的。“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一个充满爱的眼神,每一句充满爱的语言,每一个充满爱的动作,都将充裕着孩子们的心灵,并开出幸福之花,荡漾开来;生活无小事,作为班主任的我,孩子的交际非常单一,在他们的眼中,除了亲人,就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了,而在他们心目中,真正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正是老师,为了回复孩子们的巨大信任,难道我们不应该做到像马校说的:“家长不能当老师,那么就让我们来当家长吧!”
人们美誉他们为“最美教师”,赞誉他们以温情与责任,以爱的使命和人性的良知,为世界传送最芬芳的讯息,延续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大爱。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2022最美听课笔记心得体会简短四
每天天还亮,大家都还在睡梦中,清洁工人已经起来工作了,你看,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街道上,他们不辞劳苦地把街上所有的垃圾全部消灭掉,使街道恢复它原来的模样。楼道里,他们不怕脏不怕苦,把每家每户的垃圾拿出来放到垃圾车里,楼道经过他们的努力,变得干净整洁。
每天早晨,我走在上学的必经之路上,经常看见清洁工人开着垃圾车到我们小区来清理垃圾。一天,我看到一位正在从垃圾箱里铲出垃圾放进垃圾车里的清洁工人,我问:“叔叔,你们每天都做这些,难道不累吗?为什么不换个轻松的工作呢?”
他对我说:“我们,呵呵,累,这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至于换一个轻松的工作,想是想过,可是当你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够给人带来快乐时,你就会感道无比的快乐。”
听了他的一席话,让我受益非浅,是啊,他说的对,当你的劳动成果给人带来快乐时,你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国庆那天,我和妈妈去吴山广场玩,在广场上我看见一位清洁工人正在训斥一位年轻人,清洁工人说:“你怎么能随地吐痰呢?爱护城市卫生是每个市民的职责!”
“不就是吐口痰嘛。”
“对你来说,这可能只是一口痰而已,可是你知道吗,如果痰里的细菌随着空气进入别人的呼吸器官里,后果会怎样你想过吗?”
“我...我,”只见年轻人支支半1f40吾说不出话,也许是因为理亏吧,那年轻人涨红了脸用纸巾把痰拈起来扔进了垃圾箱。
清洁工人,很少会有人去注意他们,他们做着看似平凡却高尚的工作。如果没有他们,那么我们美丽的西湖将会变成怎样?
看着清洁工的背影,我觉得他们才是最美丽的人。
2022最美听课笔记心得体会简短五
夹江,中国的西部瓷都,位于中国西南,隶属四川省乐山市。我的家乡地方虽有些小,但这里风光旖旎,在我心目中,我的家乡便是最美的地方。
我的家乡为何要叫夹江呢?因为在城西北有“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美景,这里也就叫夹江了。
夹江的名气可不算小,夹江有天府明珠之称,还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秧歌之乡、中国书画纸之乡。不过呢,要说到夹江最有名的,还是要数千佛岩了。
千佛岩正好位于城西北的“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处,那里的景色自然如诗如画。千佛岩,顾名思义,其中有千尊佛像密集分布在临江边陡峭的岩壁上。据详细统计,千佛岩共有162窟石刻造像共2470多尊。如此多的佛像,却仍能办到排列错落有致。有的窟里只有一尊大的佛像,而有的集几十尊于一窟,大可逾丈,小不及尺,姿态各异。
再走近去端详每一尊佛像,我相信你定会与我一样,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而叹服不已。看,这其中造像最大的弥勒佛龛造型优美,比例适中。再看其两旁的胁侍菩萨,服饰华丽,立体感也很强,可谓是栩栩如生。这些佛像,都显示了中国石刻水平之高超。除了佛像之外,还有琳琅满目的历代题刻。
千佛岩不单单是人文景点,还有自然美景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千佛岩依山傍水,其间也是山清水秀,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在道旁的艳丽野花的点缀下,朴素之间夹杂着几丝靓丽。蝴蝶在花间起舞,让人不由想到蝶恋花。到了仲夏时节,坐在江边的树荫下品茗,观江面波光粼粼,甚是惬意。
我的家乡在不断地变化,不变的,是它的美。啊,家乡,你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美,带给了我无数的回忆。
2022最美听课笔记心得体会简短六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站在这里参加“最美”教师竞选演讲,着实有些紧张,从外表上看——当一个美丽的教师对于我来说有点遥不可及,因为——我并不美丽!我很有自知之明,我的父母并没有赋予我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美貌,也没有小家碧玉的清秀动人,只能算是马马虎虎。虽说自己平时注意做到衣着端庄,可这并不能改变我不美丽的外表。不过,我初衷不改,既然我没有天生丽质的美丽,那就让我通过自己不懈的追求去缔造一种别样的美丽。
xx年我毕业于xx师范,从xx年到现在,xx年的教师生涯,我当了xx年的孩子王,当了xx年的班主任。如果要问我当班主任的感受,我会笑着说:“累,烦,但很快乐!”
十几年的实践告诉我: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只要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就能变不会为会,变苦为乐,变平凡为高尚。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发现了孩子们的世界是多么的与众不同,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思维告诉我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丽。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是母鸡都可以做到的,但要教育孩子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以前毕业的学生我已经渐渐记不起他们的名了,所以,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现在所带班级带给我的收获与感动。
记得我上学期新接这个班时,每天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的吵吵嚷嚷,我感到头都大了,我的状态很不好,也曾有过伤心,也灰心过,但是,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新的工作,适应了我的学生们,也让学生们更快的适应了我,我和学生一边沟通,一边学习。在我调整心态后,发现孩子们的吵吵嚷嚷也是一首首动人的乐曲,发现孩子们的笑脸是那样的纯真,孩子们的话语是那么的天真。我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宽容学生犯错,耐心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颜悦色地和学生交谈,渐渐地,我和学生上课配合得越来越默契,下课后围在我身边说笑的同学越来越多。
记得在上学期学习语文园地三时,其中让学生认识“饺子”的“饺”,和学生记忆后,我随口说了一句:老师最爱吃饺子。下课后,我班的xx笑眯眯地走过来问我:“老师,你最爱吃饺子?”我摸着她的头说“嗯!”谁知这个可爱的小女孩高兴地说:“老师,我星期一给你带饺子。”听了孩子的话,我摸摸她的脸,说:“不用给老师带,你吃就好了。”听了我的话,孩子蹦跳着和同学去外面玩去了。我也没过多的再想这件事。谁知,又过了一个星期,正在带队上操的行进间,马雨涵满脸失望地说:“老师,我答应给你带的饺子还没带。”我很惊讶,课上我随口说的一句话,竟在这个幼小的心灵里激起了一层细小的涟漪。这个可爱的孩子虽然没有给我带来可口的饺子,但是她给我带来了感动。
就这样,忙碌充实的上学期已经远去,我和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和谐,看着学生一点点长大,一点点进步,幸福之感油然而生,我对这个班的孩子们也有了感情。我爱孩子们,我把我的心给了孩子们,我也收获了很多。就在这学期刚开学的第三天早上,我匆匆忙忙地来到教室,发现电脑讲桌右上角上放着一个白色塑料袋,里面装着几个包子和一杯粥。当时我也没在意,放下我的包就开始检查学生的值日情况,等所有的学生值日完毕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准备上课时,我提起塑料袋问:“这是谁的早点?”学生异口同声地说:“xx给你带的。”我把塑料袋靠近鼻子闻了闻,然后夸张地说:“好香呀!”学生看到我这个动作,一下子都笑了。
看到学生笑了,我提着装有爱心早点的塑料袋走到xx跟前,摸了摸她胖乎乎的脸,说:“你的包子很香,不过,老师早上已经在家里吃过早点了,你下课把这份早点吃了吧!不然,中午带回去就不好吃了。老师谢谢你。”她听了我的话重重地点了点头。随后,我转身走上讲台,高兴地对学生说:“老师很高兴,你们这么关心、体贴老师,有你们真好。”学生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就这样,一节课在我们的爱心早点开场白中开始了。这份爱心早点我虽然没吃,但这份源于学生纯真的心灵对我的爱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我觉得这一份美丽比天生的丽质更珍贵。
我不想说在这三尺讲台上我所做的有多么惊天动地,但我做了一个班主任该做的的事情,在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认真工作着的人是美丽的。我每天认真而快乐地工作着,所以,我自豪地说:我是美丽的!我愿意以今天为新的起点,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美丽的教师,继续在这平凡的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培育祖国的花朵。待到桃李满园时,我相信那时的我会更美丽!
谢谢大家!
2022最美听课笔记心得体会简短七
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公司)退役军人党员服务队
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公司)退役军人党员服务队,于2001年7月由4名退役军人党员共同发起,先后有75名退役军人参加,现有52名退役军人。18年来,他们始终恪守党的宗旨,坚持准军事化管理,为百姓提供应急抢修、免费对企业开展用电安全、节能减排、运维管理等方面的“电力体检”、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电、义务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先后资助百余名孤寡老人、伤残军人、革命老红军等,其中6名成员更是坚守承诺照顾烈士父母35年,群众满意率100%。曾获中国好人、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等称号。
王富国
王富国,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7月出生,1983年入伍,1989年退役,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浙宁出租车运输有限公司司机。曾参加边境自卫还击作战,退役后虽然身体患有伤病,但不愿给组织和社会添麻烦,自愿放弃安排的工作选择自力更生,从事出租车运营工作。他爱岗敬业,多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展现“的哥”良好形象。曾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
尹力军
尹力军,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11月出生,1992年入伍,2005年退役,山东省荣成市热电燃气集团工会主席。退役后建立荣成首家、最大公益组织——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是荣成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组织开展“集结号关爱老兵”公益活动,牵头成立由152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八一军旗红”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老兵跑腿、义务交警、义务消防、义务搜救等志愿活动,带领一批退役军人在志愿服务、回馈社会中找到新的人生价值,传承红色基因。曾获全国学雷锋标兵、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称号。
孔金珠
孔金珠,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3月出生,1991年入伍,2016年退役,天津麒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设计师。长期从事国产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及国产软硬件生态的研究工作,是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的开发者之一。退役后专注于国产操作系统的产业化推广,让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在促进我国信息系统国产化建设和自主保障能力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称号。
史光柱
史光柱,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0月出生,1981年入伍,2005年退役,原成都军区某师副。曾参加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在4次负伤、8处重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带领全排收复两个高地,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身残志坚,积极进取,服务社会,通过创作文学作品、巡回演讲,讴歌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投身公益回报党和军队培养,注册成立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带领爱心人士助残扶残、帮扶英烈、关爱弱势群体。曾获全国自强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全国最美奋斗者等称号。
次军
次军,男,藏族,中共党员,1980年1月出生,1997年入伍,2000年退役,西藏自治区公路局青藏公路分局雁石坪养护段路政所负责人。退役后主动申请到平均海拔4700米的唐古拉兵站103工区成为一名雪域高原的养路工人。该工区严重缺氧,春夏不见绿色,四季雨雪,风沙不断,棉袄不离身,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每年冰冻期长达6个月,他扎根工区、无怨无悔,带领全工区工人保障国道畅通,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帮扶和救助过往旅客和司机,用最朴实的做法诠释了“千里运输线,无尽人间情”和“高原道班工人不仅是公路的养护者更是生命的守护人”的无私大爱,体现了退役军人为国献身的优良品质。曾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
李文强
李文强,男,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12月出生,2001年入伍,2006年退役,中核四○四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退役后被安排在焊工岗位,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还要经受焊花灼烫和烟尘熏烤。他凭借在部队养成不服输的韧劲,手握“不起眼”的焊枪,经过自己努力、组织培养、大赛锤炼,逐步成长为焊工行业的佼佼者,带领科研攻关小组,成功掌握核工业生产精密设备的自主加工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传承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称号。
李世江
李世江,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12月出生,1968年入伍,1973年退役,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退役后他投身实业报国,钻研技术,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在锂电池关键原材料、半导体行业等新材料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并国产化,主导的“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他心系军营,每年在退伍季为退役军人建立就业通道、搭建创业平台,吸纳退役军人就业。曾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
李剑川
李剑川,男,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4月出生,1987年入伍,2014年退役,湖南中部创新集团董事长。退役后运用在部队所学创办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在消防无人机、水上救援无人机、单兵便携察打一体反恐无人机等领域攻克系列技术难关,获得显著成绩并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军民融合与“产学研用”的创新发展,是退役军人在高科技行业创业创新的代表。曾获中国无人机系统技术创新产品奖、中国无人机产业个人杰出贡献奖、世界无人机大会金狮奖,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称号。
杨玉斌
杨玉斌,男,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3月出生,1987年入伍,2005年退役,浙江省嵊泗县花鸟乡党委书记。从军18载守卫海岛,转业14年安心小岛建功立业。在担任花鸟乡党委书记期间,他提出建设“品质旅游示范岛、绿色低碳示范岛、共建共享示范岛”三岛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带领群众修水库、整治环境、建设基础设施、铺设海底电缆等,将偏远闭塞、面积仅有3.28平方公里的悬水孤岛,精心打造成首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舟山市旅游示范岛。曾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称号。
张励
张励,女,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9月出生,1983年入伍,1998年退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设计部仿真专业总设计师。退役后长期从事战术武器系统仿真和制导控制系统仿真的技术研究和系统研发,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为多型重点装备成功研制作出重要贡献。曾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林昌
张林昌,男,苗族,中共党员,1964年10月出生,1983年入伍,1987年退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贵州省锦屏县分公司启蒙支局乡邮员。退役后主动申请到全县最难走的邮路送信送报,32年来坚持为偏居一隅的苗族侗族同胞投递报刊、邮件140多万件,义务为山区群众代购农作物良种、生活用品、代取款,被山区苗族群众称为“乡邮路上的天使”和“九十九道拐上的绿色使者”。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称号。
张宝生
张宝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10月出生,1979年入伍,1983年退役,陕西省宝鸡航天动力泵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退伍后被分配到原宝鸡水泵厂机加车间,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多年来他在干中学,学中干,做了大量笔记和工作心得,先后攻克30多项生产和工作主要难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平均每年超额完成定额300%以上,产品质量合格率均保持在100%,创造了生产无一件废品的奇迹。他无私分享工作经验,所带多名徒弟成长为高级技师、生产骨干。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俊平
张俊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12月出生,1976年入伍,1998年退役,山西省太原市玉泉山森林公园负责人。他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带领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同事,将自主创业盈利所得的10多亿元投入到改造废旧矿山、绿化美化荒山的艰巨任务中,先后栽树530万棵(株),修建山区道路105公里,整治山体破坏面100余万平方米,用10年时间将被垃圾覆盖的玉泉山打造成为环境优美、远近闻名的森林公园。曾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最美听课笔记心得体会简短 最美听课笔记心得体会简短版(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