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7心得体会和感想 普通员工心得体会感想(二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5加7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2.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
<>
师:老师这里有两道题,谁愿意来算一算?(指名板演)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口算。(指名口答)
1. 用竖式计算。
53 21 34 12
2. 口算。
8 6 4 7 9 5 7 6
3 8 6 4 2 9 8 8
5 7 4 8 3 9 5 6
20 30 40 50 30 10
师:(指学生板演的竖式)他们算得对吗?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略)
师:是的,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
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教科书第85页例题的情境图,标明小华和小明)。瞧,小华和小明正在欣赏邮票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华有34张邮票,小明有16张邮票。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师:很好。你能把这道题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吗?(学生口述)求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该怎样列式呢?
生:34 16。(板书:34 16)
师:34 16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算出得数后,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1:(边说边演示)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50根。
师: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0根小棒的?
生1: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4捆和10根合起来是50根。
师:你算的是对的。能把你摆出的小棒整理一下,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里有50根小棒吗?
生1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为什么可以把它们捆成一捆呢?原来的4根小棒是4个一,6根小棒是6个一,4个一和6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2:(边在计数器上拨珠边说)我是用计数器算的。先在计数器上拨出34,再在十位上拨1颗珠,个位上拨6颗珠。现在个位上有10颗珠,10个一是1个十,把个位上的10颗珠去掉,在十位上添上1颗珠。算出来也是50。
生3:我是这样算的,34 16,先算34加10得44,再算44加6,得50。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到黑板上写出竖式)先算4加6得10,再算3加1再加1,得5。
师:(结合学生的竖式引导)在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先从哪一位加起?
生:(齐)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上4加6得10,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表示1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为了和原来的加数区别开来,进上来的1, 要写得小一些。再算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是几加几?
生:十位上是3加1,再加进上来的1得5。
师:所以34加16等于50。(指个位上进上来的1)谁来说一说,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
生: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上进上来的1。
师:这个1在用小棒算时是什么?在用计数器算时是什么?
生1:用小棒算时是捆起来的那一捆小棒。
生2:用计数器算时是进到十位上的一颗珠。
师:很好。请小朋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这道题用竖式再算一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
师:会用竖式计算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了吗?(会)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请小朋友独立地用竖式计算。(出示试一试)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师:(请板演的小朋友)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先算个位上5加8得13,在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十位上6加2再加1,得9,就在十位上写9。65加28得93。
师:他算得对吗?十位上是6加2得8,为什么还要再加1呢?
生:这个1是从个位进上来的,所以要加上。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完成课题的板书:进位)
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些什么?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
1. 完成下面的竖式。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 做想想做做第1题。
3. 改错练习。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4.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
推荐5加7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因为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教材中循序渐进的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之后接着安排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知识重点是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的问题,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掌握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打下基础。
教材例题图景中提供了45座、30座、3座这3个数据,开放的情境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同时口答出算式,接下来就是口算得数了。首先解决的是45 30=?按照要求学生用手中的小棒先摆出了45加30的过程比较容易,直接把4捆小棒和3捆小棒先合起来就是7捆,就是7个十是70,再把70与5根小棒合起来就是75。在计数器上也能很快的在十位上增加3个珠子表示加的30,十位上就有7个珠子就是70,个位上五个珠子不变与70合起来就是75,同样方法解决了45 3=?的得数,类似的几道巩固练习学生利用摆小棒和在计数器比较容易的口算出得数,初步理解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应该先看清楚所加的数是十还是几个一,是几个十就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几个一就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在后来的练习巩固中我要求学生不能摆小棒、不用计数器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结果口算的错误率很高,特别是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算式:
23 50=
23 5=
32 50=
32 5=
大部分学生的结果都错了,我就想:刚才利用摆小棒和计数器口算的很好,现在脱离了直观的小棒和计数器怎么就错这么多呢?我想这应该是学生对“数位”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学生看着计数器说的很清楚,但在口算中很容易就把数字所占的位置也就是数位混淆了。在口算52 40=?时,有个学生回答得数是65,我问他是怎样算的,她说:20 40=6060 5=65;还有这样算的学生:2 4=650 6=56。而且出现错误的还不止这两个学生,面对学生不借助直观操作口算出现的问题,我采取了分类口算练习,首先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如:26 30想:2在()位,表示有2个();6在()位,表示有6个();3在()位,表示有3个();0在()位。()和()都在十位上,合起来就是()个十;()和()都在个位上,合起来就是()。反复让学生找出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再说出几和几都在十位上,几和几都在个位上,以此强化学生十位上的数一定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一定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这样也为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打好基础。反复的口头表达中学生逐步理解了是几个十就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几个一就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以此方法又巩固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现在学生再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错误率减少了很多。
从中也可以感受到: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直观操作理解比较容易,对于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5加7心得体会和感想 普通员工心得体会感想(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