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专业晨功的心得体会 播音专业晨功心得(8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6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专业晨功的心得体会一

编者按:“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出:精准识别要进一步深化细化、扶贫政策要进一步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要进一步务实落实、扶贫改革要进一步搞准搞新、扶贫责任要进一步压实压紧。围绕“五个进一步”要求,本刊选取五个县(区),探访基层一线如何将脱贫攻坚做细做实。

龙里县:“脱贫伴侣”平台助力精准脱贫

黔南州龙里县冠山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犹翌每天上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手机里的“脱贫伴侣”平台浏览一番。这是一款精准脱贫监测信息化管理平台,已成为当地干部的得力助手。

贵州要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在剩下的493万贫困人口中,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建立用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考核的精准扶贫管理工作机制,并提升大扶贫精准度,显得尤为关键。

依托贵州已建成的省级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冠山街道办事处深化数据融合共享,今年2月创新性开发了“脱贫伴侣”平台,将大数据成功运用到扶贫工作中,让脱贫更加精准。

犹翌介绍,“脱贫伴侣”平台主要划分4大板块10个子栏目,于今年3月正式全面投入使用后,已实现扶贫政策学习、信息维护、队伍建设、脱贫管理、任务等职能服务。

记者点开该平台,在“贫困帮扶”板块可以详细看到整个冠山街道办事处扶贫总体情况,具体内容精准到每个村、每一户,包括基本信息、生活信息、家庭成员、帮扶责任人、脱贫措施、脱贫项目、脱贫跟踪等。

4月18日上午,记者见到犹翌时,他正通过手机里的“脱贫伴侣”app软件接收单位派发的帮扶任务,里面还有帮扶对象的最新详细信息。

接到任务后,犹翌当天中午就来到帮扶对象徐德兴家中。徐德兴是冠山街道办事处硝兴村的贫困户,孩子上大学,夫妻俩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针对徐家的状况,犹翌这一次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他们拓宽经济来源。结合“脱贫伴侣”里了解到的信息,在走访中,犹翌很快和村干部商量出帮助徐家增加收入的办法,并鼓励徐德兴对家中的危房主动申请改造。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犹翌已经通过“脱贫伴侣”接收并实施任务近200次,一部手机、一个系统平台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哪些工作,及时开展精准帮扶。

如今,冠山街道办事处所有领导干部和普通职工都安装了这个系统平台。对于工作人员衡海剑来说,这个系统平台让自己的扶贫工作开展得更加便捷有效。

“自从使用‘脱贫伴侣’后,不仅工作方法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而且通过晾晒实绩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衡海剑说,以往进村入户向村民讲解扶贫政策需要准备一堆材料,如今通过“脱贫伴侣”一查便知晓。

通过“脱贫伴侣”平台,冠山街道办事处已将辖区21个村633户1944人的扶贫信息全部录入系统。龙里县扶贫开发局局长范玉旭表示,该平台对精准识别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已逐步在其他乡镇推广使用。

凤冈县:“滴灌式”宣讲送扶贫政策到村到户

4月15日下午,遵义市凤冈县进化镇红安村的村委会办公室里挤满了人,村干部正在向村民们宣讲关于精准扶贫的政策。

开讲之前,每个村民手里都领到了结对帮扶“连心卡”、惠农政策汇编等资料。记者在“连心卡”上看到,每个村民都有一位联系帮扶干部的信息资料。

“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红安村党支部书记龚德平站在办公室中间大声说。

村民在底下纷纷议论:“以前天天讲精准扶贫、易地搬迁,也不晓得到底是搞啥子的,今天总算晓得了,就是将各种惠农政策、脱贫计划落到我们群众身上,让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和我们村关系比较大的政策,主要是易地扶贫搬迁方面,这个政策汇编大家手里都有,不认识没关系,我给你们一条一条的说……”龚德平还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对相关政策做了解读。

龚德平宣讲结束后,村民们也提出了很多疑问:“为什么本科生的补助要比专科生高一点”“大病补助为什么和城乡医疗救助不同,怎么区分不同的病种”……

几个村干部耐心地为村民们一一讲解。宣讲会从下午两点半一直开到了五点半,仍然有不少村民没有离开,他们还就村里的一些扶贫项目如何执行和村干部进行了沟通。

“农村的老百姓白天都在地里干活,像我们村有141户贫困户,几乎都住在偏远的山上,每次有新的惠农政策出台都很难及时通知到他们,所以我们才想到用这种开宣讲会的形式来集中宣传。”龚德平说。

目前,凤冈县正积极开展对全县41个贫困村16730户贫困户的遍访工作,采取浅显易懂的方式,精准宣传相关政策,引导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和意识贫困。

“向群众问计策、送政策,精准宣传到村到户,在脱贫攻坚战中显得很重要。红安村的宣讲会是非常好的形式,我们全县目前都在大力推广,做到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益。”凤冈县扶贫办主任朱德刚说。

钟山区:扶贫项目撬动绿色产业

走进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的大地印象农业观光园区,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在廊道的左边,一共建有526个生态大棚,棚内种植有无花果、蓝莓、树莓、冬早桃等十余种精品水果。正值花开时节,棚内大片或粉红、或洁白的果花正竞相开放。

看着园区内络绎不绝的游客,大河镇党委书记孙昌盛有着说不出的成就感。自进入春季,交替开放的不同品种的花木,让大河镇成了名副其实的“凉都后花园”。

围绕“旅游扶贫”的战略行动,钟山区按照“农业做成生态,生态做成旅游,旅游做成产业,把农业与旅游融合在一起”的发展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扶贫项目为载体,不断壮大生态旅游产业。

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钟山区目前已建设了万亩精品葡萄园、万亩蔬菜基地、万亩花卉苗圃、万亩中药材及多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形成了春夏赏花、秋冬品果、一年四季农家乐红火的格局,探索出一条山地特色农业转型发展之路。

大河镇按照“特色产业 旅游 扶贫”模式规划建设了大地印象农业观光园,以脱贫为主线,统筹抓产业发展、农旅一体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覆盖农户5800户19000人。

“仅这一个扶贫项目就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闲置土地的高效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让乡村游不断红火。”孙昌盛说,今年第一季度大河镇就接待了上百万名游客。

观光农业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也让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发展,积极加入到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大潮中。

钟山区月照社区双洞村位于城郊十几公里处,过去由于没有产业支撑,难以享受到“城里人”的待遇,村民一直靠传统种植谋生。

双洞村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民风,让人们看到了转型希望。钟山区提出要以旅游产业景区建设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生态建设及小康寨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立体农业转型。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升级、完善提升,如今的双洞村成了六盘水市民周末休闲的热门去处。村民抓住机会发展起乡村旅游,全村1362人走上了小康致富路。

村民陈太祥过去一直在广州打工,一个月挣到三千多元,去年底回乡之后利用自家的20多亩土地搞起了以采摘体验为主的休闲果园。“仅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两天时间,我就靠果园里的樱桃赚了两千多块钱。”陈太祥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扶贫项目建设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升级,重要的是带动群众致富。”钟山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王?s说,要让扶贫项目“看上去很美”又“用起来实惠”,让贫困群众共享更多政策红利。

贞丰县:探索“贫困户 ”精准脱贫模式

4月26日,走进黔西南州贞丰县世纪阳光营养餐配送中心,标准化生产车间内,先进的中央智能厨房、保鲜库、冷冻库、超声波喷淋隧道、化验室、低温操作间、监控室、配送车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从材料初洗、消毒,再到杀菌、精洗、加工,各环节科学衔接,有条不紊。

围绕全省大扶

专业晨功的心得体会 播音专业晨功心得(8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