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攻坚克难心得体会模板精选 攻坚克难典型案例体会(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3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攻坚克难心得体会模板精选一

对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学习不够主动,理论钻研不够深入,系统性不够强。虽然能够认真参加组织的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学习,但是自觉主动地抽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比较少;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遇到问题才翻理论、寻政策,碰到需要才找依据、查资料。学习停留在一般化水平,缺乏挤劲和钻劲,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不够强,没能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没有认清维稳和扶贫之间的辩证关系,投入到维稳工作的精力比重大,投入到扶贫领域的工作精力相对比重小。

总认为xx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是国家百强县市,近年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觉得群众的生活过的相对殷实,全市贫困人口较少,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不大,思想上持有乐观态度。对分管部门、单位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指导频次不够多,在抓经济发展时带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识不够强。受财政收支压力制约,在扶贫领域投入的财政资金不够充足。

政策宣讲、思想动员工作力度不大,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些贫困户“等帮扶、等小康”,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对包联乡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工作督促指导还不够,导致发动全体群众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具体行动还不够。鼓励贫困劳动力到园区参加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实现贫困户增收的协调沟通机制不够健全,执行情况不太理想。

在具体脱贫攻坚工作中,想问题、做工作、办事情还是沿袭老方法、老套路多,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少。面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考虑单方面的难处多,存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在运用现有扶贫政策处理有关问题方面不够灵活,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区域范围内贫困户实现增收的效果不明显。工作中,有时思想顾虑比较多,突破思维定势少,敢想敢干、大胆创新意识不够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统筹兼顾事关整体工作的发展,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作为包联乡镇领导,对自己所分包的乡镇脱贫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大,对其它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监督、指导等方面的投入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产生了影响。引进产业扶贫项目时,有重短期,轻长远的倾向,产业带动脱贫的成效不太明显。对扶贫资金监管不够,出现部分扶贫资金短期闲置和资金低效使用现象。

对照以上问题,主要有几点原因:

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肃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严峻性以及复杂性认识不到位,站位不高,依然沿用过去的办法抓扶贫,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认为抓脱贫攻坚是分管领导和扶贫办的事,下到包联乡镇都是以检查完成自己分管工作为主,没有用更多地精力和时间去抓脱贫攻坚工作。

工作中放松了脱贫政策理论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深度广度不够,要求不严,有时借口工作忙、任务重,安排学习时紧时松,尤其是对脱贫攻坚具体要求、政策规定、好的经验做法学得不深不透,宣传引导群众浮于表面。

对脱贫工作执行政策缺乏刚性约束,存在上级检查抓得紧,就抓得严,上级检查一放松,下面紧张气氛就消除的现象,随大流、搞突击的心态仍然存在,缺乏工作抓在平时、抓在经常、重在落实的自觉性。没有很好做到谋划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任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不到位。

通过对照检查,自我剖析,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提高。

把加强脱贫攻坚政策理论学习摆在自身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不断自我加压,提高标准,提醒自己不能有任何松懈之心,继续保持并提高学习上的优势,不断促进脱贫工作能力的提升,为工作提供思想理论支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严格督促包联乡镇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做好每一项脱贫攻坚工作、办好每一件事,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得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沉下身心,通过以上率下、改进方式方法促进每位帮扶责任人扭转作风,掌握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准确掌握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

根据脱贫攻坚规划和工作需要,指导共同谋划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强项目论证和储备,增强香梨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脱贫项目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用项目建设带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

外在的扶持帮助只能作为脱贫致富的“发面引子”,不能单纯依赖外援。我们要加强“志智双扶”,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加强教育引导,实施“志智双扶”,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张口想要扶贫款”变“依靠政策我要干”。通过多种途径把群众引导到参与项目实施、家园建设上来,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等靠要”到“内生动力”的转换,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于攻坚克难心得体会模板精选二

种茶靠“_” 脱贫有“底气”

6月22日一大早,_县_镇_村的千亩茶山就热闹起来,建卡贫困户张正贵又哼着小调上山采茶了。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采茶场景,张正贵心想,只要有“_”这个“靠山”在,他家今年脱贫的“底气”更足了。

“_”并不小,现年38岁,是_省_市人,名叫_。不过,当他还是24岁时,就与当时极为贫困的_村“结缘”,动员村民开荒山种茶叶、办企业创品牌,让_村快速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因此,“_”成了村民对他的爱称。

如今,“_”来_村14年了,已不是当初那个年轻的小伙,思念故乡的情绪也越来越浓。尽管如此,他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要在这个“第二故乡”大干一场。

这不,他最近摸索出一种“基地 大户,大户 贫困户”扶贫模式,要帮_村张正贵等3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还要将这个扶贫模式推广至全镇乃至全县。

拗不过当地干群,“_”留在大山创业

_村距离_县城20公里,与_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邻,幅员面积24.3平方公里,668户、2484人。因为地处偏远深山、交通环境恶劣、群众观念落后等原因,_村长年都带着顶特困村的帽子。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_村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弱病残又无力搞生产,撂荒土地比比皆是。_村村主任秦显忠告诉记者:“那时,山里人想致富,找不到出路。可怎样能致富,又没有思路。”

_村的“转机”,就来自“_”。

_年,在_镇政府的大力邀请下,_随朋友从_省赶来考察投资项目。当时,_被_镇的贫困面貌震惊了:全镇11个村有一半属特困村,人均耕地不足6分地,人均年纯收入仅800元。

作为生意人,_打起了退堂鼓:到这样一个穷山恶水来投资?恐怕难以成就大事业!

可最终,在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邀请及殷切期盼下,他同意到几个特困村走一走、看一看。

_在大山里考察发现,_茶叶远近闻名,曾有“茶化铜钱”的传说。虽然这里家家都种茶叶,但茶园不成规模、茶树品种老化、茶叶卖不出去。“山里人要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核心。”他心想,既然这里有种植茶叶的历史,何不带领村民发展茶叶产业?

有了目标之后,_立即率团队翻山越岭,勘查气候、土壤、水质,检测当地茶叶内在品质等经过整整四个月时间的考察认证,他惊喜地发现,_村具备发展茶叶的绝佳环境,所产茶叶品质也属上乘。

跟着“_”种茶,贫困村摘了穷帽

纵使_村有种茶的绝佳环境,但要把茶叶发展成支柱产业,并非易事。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村民们的亲切呼唤下,“_”开始在_村创业。

经过多方学习与取经_年,“_”投资600万元成立了_市_县_茶业有限公司。之后,又立马实施了“基地 农户”的“两步走”计划:一是将零散的1100多亩低产茶园流转过来,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打造成一个茶叶种植示范基地;一是将有头脑、有经验的茶农培育成大户,指导统一实行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

很快,为提高育苗基地的茶苗成活率,“_”组织科研人员发明出“茶苗黄土覆盖无性扦插法”;为指导茶农建设优质高产茶园,他专门聘请西南农大茶叶学院教授前来现场授课;为让茶农吃下发展茶叶的定心丸,他还在_镇建起了一个设备一流的加工厂,经过几年艰苦打拼,“_”改造后的千亩茶园基地,发出了新芽。

“不过,发展产业易,守住产业难。要有长远发展,必须走品牌之路。”多年来,“_”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研发及品牌培育工作,先后开发出21个绿茶品牌、3个红茶品种。其中,“_毛尖”茶不仅连续几年被评为市级名牌农产品,还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20__年,_村茶叶亩产值超过400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就跃至4251元,不少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跟着‘_’干,不愁不发财。”杨正友一家4口人,原是典型的贫困户。自从_年起,他跟着“_”种了4亩茶叶后,每年仅卖茶叶就有2万元收入。后来,他还应聘到“_”基地上班,每月工资还有1500元。如今,杨正友已盖起了砖瓦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和杨正友一样,跟随“_”种茶的农户越来越多,一度占到全村户数的九成。其中,100亩以上的大户有5户,10亩以上的农户有76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金、摘茶工资和销售鲜茶,人均年增收达到2800元。后来,在“_”的影响下,_村还成立了3个茶叶专业合作社,5个茶叶大户又相继成立了茶叶公司,全村茶叶面积达到6000余亩。

_年,_村整村脱贫,成功摘掉“穷帽”。

几年来,“_”还到处充当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至_年底,_的茶叶基地面积就有8.3万亩。_年,“_”公司的销售额达到3500万元,实现利税298万元,农民户均种茶专项收入达到2315元。

“基地 大户,大户 贫困户”帮扶模式,“_”让贫困户有信心脱贫

“_”在_村呆久了,就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当然,在新一轮的脱贫攻坚环境下,_村的34个贫困户,也成了他将要帮扶的“亲戚”。

可怎么帮呢?输血式扶贫不是长久之计,必须采取造血式扶贫,基于此,“_”又想出了一个“基地 大户,大户 贫困户”的模式。他要求大户杨再应、杨昌明,要求贫困户龙友元、杨正保等进行合作,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服务及原料包收购等模式,让大家吃下了脱贫的“定心丸”。

龙友元就是在“大户 贫困户”的帮扶模式下脱贫的。他家里有4口人和3亩茶园,但自从他老公在给被人建房子是时摔死后,她一人要承担家里的所有开支及抚养2个小孩上学,压力巨大。不过,当她被“_”安

攻坚克难心得体会模板精选 攻坚克难典型案例体会(五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