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闻评论范文 新闻评论范文(模板(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新闻评论范文(推荐)一

连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区各医疗机构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力以赴,最大限度地为老百姓提供安全防护。

上午十点,记者来到区弥市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大厅的预检分诊台前,几位居民正在咨询。据介绍,自1月26号起,该院就取消了春节休假,全体人员到岗上班。郭辉权是弥市镇中心卫生院内二科主任,他和其他11名医护人员一道,从26号起就坚守在发热诊室及发热留观病区。

弥市镇26个村卫生室共有乡村医生61人投入返乡人员登记和疫情监测工作,共接诊登记275人。有效防控了疫情在乡镇的扩散。

区人民医院是区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全院医护人员自愿留院待命,加入抗击病毒的战斗中。由于目前防护物资紧缺,为节省防护用品,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都尽量少喝水。

1月25日,按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增加区中医医院为定点救治医疗机构,该院即刻对现有病房进行改造,并进行人员培训考核。区中医医院100名医务人员主动请战,要求加入抗击新型肺炎先锋队,现场签署请战书。

3、新闻稿:打响全民防控战“疫”攻坚战!

鼠年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阴霾,笼罩在所有人心头。

疫情面前,争分夺秒!全市各部委办、市直各部门组成12个工作组。全面集结,冲上“火线”!

1月21日(农历腊月廿七),松滋市人民政府市长伍昌军一行到市人民医院检查防控工作。

21日晚,松滋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在会议中心连夜召开第一次会议,全面部署全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全市一条战线,构筑起“堵、防、治”三大战“疫”工事;全市上下立即建立战时机制,全员上阵,全民参战!

至此,该市吹响全民防控战“疫”集结号,一场全民防控战“疫”攻坚战全面打响┅┅

1月22日,松滋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和中、省、各级防控工作精神。

1月23日,松滋发布《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

1月24日,松滋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召开第二次会议,发布指挥部2号公告。当日全市29家网吧、4家电影院、3家健身场所、13家娱乐场所、1家城市公园、3家旅游景点景区全部关闭;检查农贸市场18家、餐饮企业46家、疫情防控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58家,禁止25家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并开展消杀,消杀面积3万平方米;紧急叫停宴席240起。

1月25日,农历新年第一天,伍昌军率队实地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市全力以赴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治攻坚战。

1月26日,指挥部发布6号公告,松滋所有交通路口实行交通管制。下午,松滋指挥部召开第三次会议,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再部署。

松滋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镇村组四级防控体系、市镇村三级防疫指挥部,严格落实市包镇、镇包村、村包组的工作要求,实行市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督办乡镇(街道)防疫工作机制,层层组织动员,层层压实责任;紧盯人员流动管控、医疗救治、返乡人员排查监测、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公共活动场所管理、宣传引导、社会稳定、物资保障等八大环节“钉钉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该市在家“四大家”领导全部到村、社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该市综合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宣传外事组、环境整治组、物资保障组、交通保障组、社会捐赠组、市场供应保障组、社会治安防控组、农业农村及重点人员管控组、监督组等12支“尖兵”,日夜战斗在战“疫”一线!

有关新闻评论范文(推荐)二

20xx年的夏天,烈日照常,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岭南大地。为了践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作为传媒行业的接班人,我主动加入了揭西县广播电视台,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这三个月当中,我学会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采访到编稿再到剪辑,全面接触新闻业务。

这是一次让自己充实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获益匪浅。关于实习中的点点滴滴,我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最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的必修课。在实习之初,我对即将进行的采访活动充满无限期待,憧憬着自己能拿着话筒,对着镜头,气定神闲地播报新闻,在电视面前大放光彩。但是去了电视台以后才发现自己的憧憬太过美好,被既定的现实彻底打败。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新闻大多数是政治新闻,基本围绕着领导们转。像某领导视察、某地召开某会议等,诸如此类。大多数时候,电视台的记者就像一个小跟班紧紧跟在后面,没有发挥在新闻采访中的主导作用。即便是这样,我并没有沮丧,我明白我要学习的东西永远都比我要抱怨的多。在历次的采访中,我不断向年长的同事学习经验并付诸实践。首先,我要清楚我今天报道的线索,找出新闻由头。在采访中要弄清楚人物关系,对号入座。采访中要细心观察,勤做记录。最后,向事主索要新闻材料。会议新闻大多数时候是由会议材料的,但是有些时候没有材料,我们必须做好笔记。有些事件新闻我们必须熟悉它的背景,因此我们通常在采访中会向事主或有关人员打听消息。

似乎每个记者都会经历这么一件难堪的事,就是被人拒访。虽然我已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当我真正被人拒绝的时候情绪还是很失落。那次我采访的是一个夏令营的带队老师,她是这个团队的主要负责人。我试图从她口中得知这次活动的目的以及活动目前的进展情况。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她似乎很不乐意接受访问,总拿“不清楚”“不知道”来搪塞我,最后甚至斩钉截铁地中断了我的提问,带着队伍扬长而去了。因为没有获得必要的信息,稿件就无法完成。于是我转而从小朋友下手,逐个逐个地问。最后在一个小朋友的帮助下,我成功访问了另一位带队老师,取得了相关的信息,勉强完成了稿件。

当然,外出采访并不仅仅是做会议记录,采访当事人这么简单。有些时候,是漫长而无聊的等待,而有些时候是让人崩溃的全程跟踪采访。哪里有新闻,我们就往哪里跑。我们也上高山,我们也下农田,36度的高温,我们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站了一个上午,为的是全程跟踪拍摄。当然,这里最辛苦的莫过于摄像大哥了,扛着机器一动也不动,汗流浃背、头顶都能冒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深刻体会到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因为这项工作随时都在考验你的体力。

如果说采访技巧是我的弱项,那么我认为与之互补的就是写作技巧了。大学期间,我们练习得最多的就是新闻写作,我原本以为我在这方面很专业,很擅长。不过此次实习再一次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一切从零开始。

事大多是比我年长的叔叔阿姨,刚开始不知道该如何交流,觉得有代沟,到后来我发现我们总是一起工作,之间的话题也就越来越多了。原来只要大家都真诚地在沟通,就能构建一个融洽的工作氛围。他们待我如学生,我待他们如师长。在这样一个友好的环境中我渐入佳境,逐步进入到我的角色中。

在县级电视台做新闻,由于机制不健全、队伍不专业、资金不雄厚等因素,我们的新闻常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县级电视台属于事业单位,归行政部门管,由财政拨款,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新闻的自由度。在这样先天不足的环境下,我们做出来的新闻是类型单一的。县级电视台不像省级,市级电视台有新对独立的采编权,也没有自身的盈利,新闻的主要来源是各级各部门下发的任务,很少有主动采集新闻。当地政府对新闻舆论的把关很严格,什么该播什么不该播全凭上级一句话。我在电视台实习期间就遇到过几次这种情况。

有关新闻评论范文(推荐)三

尊敬的王书记、林省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20xx年,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的坚强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和各市州各厅局的热情帮助下,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对甘肃的报道力度,获得了新闻报道的大丰收。据统计,20xx年《人民日报》共刊发报道甘肃的稿件412篇,比去年增加10%,再创历史新高。其中,1版刊发稿件39篇,去年是22篇,增长77%;独立头版头条稿件3篇,去年是两篇;头版综合头条5篇,去年是两篇;头版报眼6篇,去年是4篇;其他各版头条81篇,去年是65篇,增长25%;精准扶贫报道64篇,去年是53篇,增长21%。以上各项,均创历史新纪录。

独立的头版头条3篇:《精准扶贫帮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 元古堆村民的日子红火了》《甘肃武威八万多高深山区贫困居民下山入川 建棚子栽林子 农牧民过上好日子》《敦煌:让不同文明交汇和对话》(海外版刊发)。

头版综合头条5篇:《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我从基层来》《传精神薪火 做合格党员 各地多种形式庆祝建党95周年》《让每一名贫困学生接受良好教育――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宁夏、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沙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 中国治沙经验贡献全球》(海外版刊发)。

头版报眼6篇:《通水通路、整村脱贫 布楞沟这三年》《教育公平为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兰石集团形成产研良性循环》《激活,让8800万“细胞”焕发生机――来自闽鄂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调研与思考之一》《践行,在真学实做中淬炼本色――来自基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调研与思考之三》《融入,在常态化中见长效――来自基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调研与思考之四》。

精准扶贫报道64篇。精准扶贫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分社将这项工作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从省里的谋划决策,到贯彻实施,再到扶贫效果,《人民日报》进行了多角度、大力度、全方位、多频次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反响。其中,分社根据省委宣传部梁言顺部长的指导,对华池县南梁镇、渭源县元古堆村、东乡县布楞沟村、两当县等亲切关怀的重点扶贫地区给予了重头报道。《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仗甘肃庆阳:南梁人的新征程》《甘肃庆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协奏曲 演绎新生活》《精准扶贫帮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元古堆村民的日子红火了》《甘肃定西元古堆村――扶贫动了真 脱贫有干劲》(20xx年4月17日《人民日报》2版)《通水通路、整村脱贫布楞沟这三年》《甘肃两当县探索精准扶贫新机制,专业合作社、党员干部等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480个――小康互助组携手奔富路》等报道均被大量转载。这个做法,引起了人民日报领导的重视,后来凡是习去过的各省区乡村,人民日报都做了后续报道。

精准扶贫报道方面,分社还进行了报道形式的创新――应甘肃省邀请参与了全省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工作,系省内被邀请的唯一一家中央新闻单位。全体采编人员与评估组奔赴全省14个市州进行摸底调查采访,既是第三方评估组成员又是记者,在完成评估工作的同时采写了大量生动接地气的报道。《甘肃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全程参与贫困县“大考” “第三只眼”看脱贫考核》在《人民日报》记者调查版整版刊发,在甘肃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独特的报道形式也为业内所称道。

文博会报道42篇。敦煌国际文博会也是20xx年分社新闻报道的重点。在文博会召开前夕,已有多篇“大部头”文博会预热稿件见报。此外,《人民日报》还分别刊出了王三运书记、林铎省长和欧阳坚副书记的专访《传承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让丝路文博会成为“国家名片”――专访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办好丝路文博会打通人文大动脉――专访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林铎》《机会更多 理念更新 步子更快 丝路文博会带来甘肃“三变”――专访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三篇采访质量很高,广受好评。

20xx年,围绕文博会的宣传工作,分社还和甘肃省委宣传部合作策划组织了一次大型国际媒体采访活动,透过外国记者的眼睛报道文博会的准备工作,反映甘肃的发展变化。7月28日,来自亚洲、欧洲、非洲32个国家主流媒体的46位社长、总编辑、专栏主持人、评论员等,在北京参加完20xx人民日报社“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后,赶到甘肃考察采风,受到王三运书记、林铎省长接见,成为陇上传媒盛事。8月10日,人民日报13版“共享丝路特刊”以《在甘肃感受到“一带一路”生机》和《 外国媒体人寄语“丝路文博会”》为题

新闻评论范文 新闻评论范文(模板(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