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挖地劳动心得体会及感悟 大学挖地劳动心得体会及感悟作文(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大学挖地劳动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二、活动主题:培养理财意识,播种投资理念
三、活动目的:
1、了解与认识到养成投资与理财好习惯的的确确是有利于大学生运筹帷幄,决策未来。
2、大学生作为未来经济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应增长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知识的认识及增进对投资理财的了解。
3、在大学时代就应该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何投资习惯,为自己的现在何将来精打细算,这样对于以后走向社会受益巨大。
四、活动对象:全体在校本科生
五、活动时间:待定
六、活动版块:
板块一:万人签名“合理理财”活动与“寻梦征程”迎风起舞 版块二:开展系列理财知识讲座(可插入讨论环节) 板块三:“运筹帷幄,决策未来”演讲比赛理财之我见 版块四:“财商大笔拼”
七、前期工作
前期宣传工作主要由宣传部负责,分别对班级干部进行宣传,让他们将思想传达给学生,同时在院网上宣传、通过海报、喷绘、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前期的物品准备工作由生活部负责。资金问题由实践部处理。体育部负责整个活动合有序进行。
八、活动经费预算
九、注意事项
1、该次活动在校团委统筹策划下进行, 学生会各部门密切联系、相互协调,在活动确立后,明确分工,做到有条不紊。
2、及时听取老师及同学意见,做足充分准备再开展活动,把活动做到实处。
3、系列活动结束后,各部门注意总结,以便下次活动更加完善。
关于大学挖地劳动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八月二十四日,令人激动人心的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开始了。
期盼着,期盼着,漫长的暑假终究结束了,我们迎来一个崭新的学期。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身份从学弟学妹成为学长学姐,和我一样,很多人粗手不及,不禁感叹:太快了吧!我大一还没有玩好呢!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拒绝成长,军训亦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其实,很多人在中学阶段便接受过军训了,对军训已经不再陌生。而我,面对大学的军训更是倍加珍惜,因为记忆中的军训没有什么值得提的,于是我便寄希望于这次军训了,总是期待能发生点令我难忘的事情。
二十四日上午,经过简短的军训动员大会,我们便开始了具体的军训。全系的男生被编到三营五连一排。其实我是非常向往七连的,惋惜这是上级早已编排好的。向往七连是受《士兵突击》的影响。七连,是最令我佩服的连队。向往最好的事物,这无可厚非。
教官是来自北京军区的空军,叫孟俊繁,这使我想起《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孟凡了。
这是我终生第一次和军人如此般接触。他看上去不高,也很瘦,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不对生活的艰苦。他在作自我介绍时只说了三句话:“我叫孟俊繁,时河北唐山人。由我担任大家的军训任务。希望大家积极配合。”
接下来就是训练了。
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动作开始练起:站军姿、哨息、立正、跨立;蹲下、起立;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这些动作看似简单练起来真的能考验自己的态度。于是大家都全神贯注地等待教官的口令,还是有同学闹出笑话。有时候连教官也受不住了,于是他便大声笑出来,我们也把目光投向出错的同学身上。
以后的训练也像这样,不断地从错误中走出来。看到队伍整齐划一,大家都很欣慰,因为我们的训练有了很好的结果。教官的脾气也很好,很少对我们发火,可能是我们和教官相处地好,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吧!但是,训练时他总是一副一丝不苟的样子。
再说说同我们一起训练的同学吧!军训前一直不了解全系有多少男生,对他们也不甚了解。这次军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大家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其间有很多乐趣,男生都很幽默。休息的时候最舒服,我最喜欢躺谮地上看着天空的感觉。教官也爱和我们聊天,聊他以前的故事。他的战友——六连的教官——魏教官也爱凑冷落,大家也爱听他的故事,听完或是哈哈大笑或是一片哗然。
快乐的时光总是匆匆,眼看军训就要进行最后一项内容——会操。大家都很认真地训练——因为竞争,因为大家都在争第一,每支队伍都把口号喊地震天响,齐步走过来,正步走过去。踢正步是最累的了,我们踢了将近两天时间。
经过一番准备,会操终究结束了。我们尽了最大努力,问心无愧了。那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对与自己想出了近半个月的教官依依不舍,争着和他们合影,他们中午就要回部队了。
军训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但再每一人心中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训练、拉歌、会操、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让我真正体验到部队军人的训练生活,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我在军训中最大的收获吧!
关于大学挖地劳动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信息论研究的奠基人、通信理论的学术泰斗、通信网络理论的开拓者、德高望重广受爱戴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周炯盘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12月6日8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周炯盘先生1921年1月5日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崧厦镇,194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学习,以全优的成绩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时值新中国诞生前夕,强烈的爱国之心促使周炯盘先生毅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经香港回到祖国。由此,开始了长达60余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生涯。
周炯盘先生于1949年至1952年先后担任上海新安电机厂和天津新安电机厂的总工程师和厂长,兼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1952年起专任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1954年根据国家政务院的命令和邮电部的安排,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个邮电高等学府北京邮电学院的筹建工作,是学院创办人之一。1955年任北京邮电学院教授,1959年成为我国第一批研究生导师,任第三、四届北京邮电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是新中国第一套教学电视台的主要研制者和指导者,是我国通信理论、信息论、通信网理论众望所归的带头人,曾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主任委员,在我国首创信息工程专业,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周炯盘先生历任北京市政协第二至第六届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信息与电子学学科评议组第一和第二届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评议组第一、第二和第三届成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通信学报主编。编著的《信息理论基础》获得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编著的《通信网理论基础》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被评为邮电部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7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炯盘先生一生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把毕生的精力用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事业上。他在学校第一个将自己获得的教育部优秀教材特等奖奖金全部捐献设立“信息工程特别奖学金”,以此鼓励学生好学上进,脱颖而出。在病重期间,周炯盘先生留下遗嘱:将自己的全部存款捐献出来作为学校的教育基金。周炯盘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他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周炯盘先生是一座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周炯盘先生的逝世,是北京邮电大学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巨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周炯盘先生,深切缅怀周炯盘先生。
学校于十二月八日至十二月九日治丧期间在科学会堂北厅设置灵堂(吊唁时间为每日8:00—20:00)、在校主页设置追思吊唁空间()供各界人士、生前友好及广大师生校友缅怀吊唁
大学挖地劳动心得体会及感悟 大学挖地劳动心得体会及感悟作文(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