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教师成长心得体会精选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有力抓手的心得体会(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课题开题教师成长心得体会精选一
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和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英语为主导的外语教育已经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据一项研究显示,“听”占人们日常语言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由此可见,“听”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听力作为语言输入、信息输入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以及英语的实际运用中显得尤为重要。听力测试作为一种常见的英语考试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把握,考查学生对英语日常交流的理解能力。中学阶段,听力水平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英语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怎样运用有效的听力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是学生和老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中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对材料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识储备量小,必备的语音知识缺乏,辨音能力差,词汇量小。
(二)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以听录音核对答案为主,学生对听力易产生厌倦与畏难情绪。
(三)听力训练时间不足。
三、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
(二)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听力水平在人们日常生活交际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读和写的基础。
二、根据陕西省高考新动态,高考英语将于20xx年恢复考查英语听力。
三、由于近几年陕西省高考不考英语听力,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阅读、语法、词汇和写作方面,因此学生的听力能力相对较弱,亟待提高。
四、由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如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成为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新课标的提出,英语听力成为陕西省高考英语的“焦点”,英语听力课也逐渐成为许多教师所着力探讨的课题。“听”的过程是对接收到的声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快速做出反应的积极而又复杂的心理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语法、词汇,阅读等方面,以致学生在听音的过程中常常有先翻译后理解的心译倾向,严重影响信息的输入,导致学生可能听到的是支离破碎的词或句子,从而影响对语言的综合理解。如何帮助学生排除听力障碍,掌握听力技巧,提高听力水平是我们中学教师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
听力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测试形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关于“教学策略”,很多研究者所给出的阐释不一。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施良方,1996)。但无论何种解释,教学策略都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技术和手段。在现行条件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在非英语环境下进行,而听力教学策略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谋略和技术的综合,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是指在实施听力教学的过程中,截取研究对象所进行的典型的听力教学现象及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并总结其普遍性和规律性。此课题确定我校高中学生个体为研究对象,选定特定的研究对象,展开听力教学,分析其中所采用的听力教学策略的目标达成度,通过跟踪调查不同教学策略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效果,总结出效果更佳的、更具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并帮助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内容
(一)通过仔细调查和研究中学生在听力课上的表现和课堂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
(二) 通过随堂听课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了解目前中学听力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及这些策略的长处和不足。
(三)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语音、语义以及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再开展听力教学,并且选出特定的研究对象,以我校高中学生为实例来与以往的听力教学策略相比较,观察在同一个学生身上两个教学效果的差异,找出更佳的解决策略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
(四)总结和提升研究中的收获和感悟,并呈现出相应的研究成果。
(一)行动研究法: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确定问题。
(二)实验法:建立课题实验班,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展开跟踪式调查,并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效果。
(三)比较法:比较实验班与其它班级的效果。
(四)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时间:一年(20xx.12——20xx.12)
(二)研究步骤(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03)
1、选题、成立课题组。
2、申报课题。
3、开题论证。
4、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鉴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04——20xx.09)
1、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对学生、教师进行跟踪式调查,了解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解教师在听力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策略。
2、根据学生实际及听力教学现状,将本课题改进后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际,并比较教学效果的差异。
3、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出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10——20xx.12)
1、教师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及教学设计,并汇编成册。
2、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申请结题。
课题负责人:孙娟,为本课题的总策划人与负责人,负责课题实验的总体规划、整体指导与监督工作,开展课题实验教学活动,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课题申报书填写,对课题参与教师进行培训和理论指导,及时检查与督促课题教师开展各项工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
课题组核心成员:雷静、李向力、茹静静负责相关资料的整理,做好课题实验班听力课的调查,收集好教案、课件、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考试试卷等。开展听力教学策略的研修活动,完成课题负责人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课题组其他成员:课题组成员梁晓花负责资料分析整理,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完成课题负责人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本课题研究的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总结、案例、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的专辑
2.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实录等。
对于课题开题教师成长心得体会精选二
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
(一)对毕业生的要求 1、熟悉桥梁设计的整个过程,加强对规范手册的了解和应用; 2、掌握桥梁的基本概念,增强综合运用各种所学知识的能力; 3、提高桥梁结构分析能力和运用电算能力,使用商业软件或者其他计算程序; 4、熟练掌握word、excel操作,提高cad绘图水平和运用桥梁计算软件的水平; 5、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技术参数要求 1.按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桥位河床地质断面图进行设计; 2.设计跨径:309m; 3.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三)总体设计原则: 结合本项目的主要控制因素及人文、生态环境等特点,桥梁设计遵循技术先 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要求,利于环保、便于施工和养护的原则 进行综合考虑,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采用新结构、工艺,反映新世纪建桥 水平,体现“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桥梁的功能性是本桥设计的根本指 导思想,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注重桥梁美观。 设计的总体思想为: 1)根据地形、地物、地质条件,路线平纵线形等因素合理进行桥孔布置, 桥梁孔跨及基础布置因地制宜,使桥梁整体线形与地形协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 扰动; 2)采用合理的桥梁结构形式及新技术、新材料,保证桥梁的使用性能; 3)依据本地区的运输能力,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拟定合理、可行的桥梁 主体结构构件规模; 充分考虑桥梁结构耐久性及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减少施工环节,确 保大桥快捷、优质建成; 4)注重桥梁的景观效果。
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桥梁也是飞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桥梁 工程无论在建设规模上,还是在科技水平上,均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各种功能 齐全、造型美观的立交桥、高架桥,横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特大跨度桥梁, 如雨后春笋频频建成。本设计共涉及到了连续刚构桥、连续梁种桥梁结构,下面 就对这三种桥梁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连续钢构桥 (a)特点 连续刚构桥实际上是一种墩梁固结的连续连桥,其特点是:跨越能力大,受 力合理,结构整体性能好,抗震能力强,抗扭潜力大,造型简单,维护方便。主 梁连续、梁墩固结,既保持了连续梁无伸缩缝、行车平顺的优点,又保持了 t 型 刚构桥不设支座、施工时不需临时固结的优点,便于悬臂施工,且具有很大的顺 桥向抗弯刚度和横向抗扭刚度,能很好地满足较大跨径桥梁的受力要求。另外, 双薄壁墩的柔性对桥梁承受温度变形、减小墩身材料、削减墩顶负弯矩及增加施 工稳定性都有一定的益处。跨径在 200m~300m 范围内,连续梁桥在跨越能力方面 (目前国内外跨径超过 200m 的连续梁寥寥无几) 、拱桥在施工简易方面以及斜拉 桥和吊桥在经济指标方面都明显不如连续刚构桥。因此,尽管其起步较晚,但近 二十年来却得到了较大发展。
(b)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各国修建 pc 连续刚构桥很多,随着世界经济发展,pc 连续刚构桥 将得到更快发展。1998 年挪威建成了世界第一 stolma 桥(主跨 301 米)和世界 第二拉夫特桥(主跨 298 米) ,将 pc 连续刚构桥跨径发展到顶点。我国于 1988 年建成的广东洛溪大桥(主跨 180 米) ,开创了我国修建大跨径 pc 连续刚构桥的 先例,十多年来,pc 梁桥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跨径大于 120 米的有 74 座。世界 已建成跨度大于 240 米 pc 梁桥 17 座, 中国占 7 座, 其中西部地区占 5 座 (表五) 。 1997 年建成的虎门大桥副航道桥(主跨 270 米)为当时 pc 连续刚构世界第一。 近几年相继建成了泸州长江二桥(主跨 252 米) 、重庆黄花园大桥(主跨 250 米) 、 黄石长江大桥(主跨 245 米) 、重庆高家花园桥(主跨 240 米) 、贵州六广河大桥(主跨 240 米) ,近期还将建成一大批大跨径 pc 连续刚构桥。我国大跨径 pc 连 续刚构桥型和 pc 梁桥型的建桥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平。连续刚构桥一般不设 铰也不设挂梁,除桥面 连续行车平顺外更重要的是梁体的内力分布更加合理能充分发挥高强材料 的作用,有利于增大跨径。 但是,刚构桥也有其自身的缺陷。目前一些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够桥 出现的病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主梁的跨中下挠问题,二是箱梁的开裂问 题,包括主梁腹板边跨靠近现浇段及中跨 1/4l—3/8l 段腹板出现的斜裂缝、主 梁箱梁地板跨中部分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出现的纵向裂缝及墩顶横隔板的竖向和 横向裂缝等。 连续刚构病害的产生,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设计、施工、材料、 运营管理等四个方面。这里主要谈设计方面的原因。
(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a) 特点 两跨或两跨以上连续的梁桥,属于超静定体系。连续梁在恒活载作用下,产 生的支点负弯矩,对跨中正弯矩有卸载的作用,使内力状态比较均匀合理,因而 梁高可以减小,由此可以增大桥下净空,节省材料,且刚度大,整体性好,超载 能力大,安全度大,桥面伸缩缝少,并且因为跨中截面的弯矩减小,使得桥跨可 以增大。 连续梁桥在结构重力和汽车荷载等恒、活载作用下,主梁受弯,跨
中截面承 受正弯矩, 中间支点截面承受负弯矩, 通常支点截面负弯矩比跨中截面正弯矩大。 作为超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基础变位以及预加力等会使桥梁 结构产生次内力。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适宜于修建跨径从 30m 到 100 多 m 的中等跨径和大跨 径的桥梁。当跨径大于 70m 时,主梁应采用变截面形式,加大靠近支点附近的梁 高,能降低跨中的设计弯矩,又能适应抵抗支点处剪力很大的要求。 变截面形式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立面一般采用不等跨布置。一 般边跨为中跨的 0.6-0.8 倍左右,其底曲线可以采用二次抛物线、折线、和介
课题开题教师成长心得体会精选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有力抓手的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