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报告 我的粮食安全观实践总结(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报告一
大家好!
今天我又看到学校食堂的工友们收集了三大桶剩菜剩饭,这真是让人痛心的现象!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同感,是否也感到痛心,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你知道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那天,全世界已经有620万多人因饥饿而死亡。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偏紧状态。据测算,1公斤大米约有米粒40000个,我国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则全国每天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可养活35000人。因此,六(3)班全体师生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1、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2、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菜剩饭。
3、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4、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向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伙伴们,只要我们努力,人人争做节约小公民的话,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我们的国家会更富强。
此致
敬礼!
倡议人:__
20__年__月__日
主题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报告二
同学们:
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近几年粮食均增产,但是仍然满足不了供需。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已超过14。1亿,每年净增长1200多万人。全国百分之四十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在今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粮食的供需仍在紧张中度过。也许我们不会因为粮食不够而饿着。但是在非洲,在伊拉克,这些经济不发达和饱受战争洗礼的地区,能吃上一口饱饭就算是一种奢侈了。光是我国每年浪费掉的粮食就够够全球2亿人吃一年了。我们生活富裕,养尊处优,根本就不需要为粮食而发愁,你们可曾想过,此时在地球的另一个地方,战火纷飞,很多人被饿得奄奄一息,等待着死神的降临。为此我向全校同学发出节约粮食的倡议,让我们从现在起做到以下几点:
1。节约粮食,能吃多少吃多少,不够的话再去盛。
2。尽量不留剩饭,留了的话到下一顿时热热再吃。
3。去餐厅点餐时要适量,不要抱有“爱面子”的想法,吃不完打包。
4。制作"节约粮食”的标签,并张贴。
5。积极宣传"节约粮食",倡导同学们不浪费。
一份倡议,一个承诺,一种责任。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贺兰三小六年级一班xxx
x月x日
主题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报告三
亲爱的同学们:
节俭是一种美德,节俭是一种智慧,节俭更是一种职责,一种品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是,在学校食堂,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形:许多同学将只吃了两口的馒头、整碗的饭菜倒掉。不一会儿,泔水桶就倒满了。看着满桶满桶的`剩菜剩饭,真是令人感到可惜!
当你捧着喷香的米饭、吃着雪白的馒头、端起美味的面条时,你是否想到这是农民伯伯顶着烈日辛勤耕耘换来的当你埋怨饭菜不可口、随意倾倒吃剩的饭菜时,你是否想到还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因为贫穷而吃不饱饭,上不起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粮食就是践踏农民的劳动成果,就是无视我们父母的辛勤汗水。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俭的优良作风,从节俭每一粒粮食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礼貌、和谐的学校作出贡献!在此,我们向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1、爱惜粮食,避免剩餐,减少浪费,把碗里的饭吃干净。
2、不偏食,不挑食。以节俭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3、就餐时坚持安静,礼貌就餐,爱护餐具,坚持餐桌卫生。
4、进取监督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期望同学们进取响应,自觉履行倡议,从我做起,从此刻开始,礼貌就餐,节俭粮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同学们,我们必须行!
倡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主题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报告四
最近中央电视台连接报道了许多酒楼食堂的就餐人员,浪费大量饭菜食品的专题调查。所展场景触目惊心,浪费粮食巨大。为此,央视号召要大力提倡餐饮的“光盘行动”,减少粮食食品的无效浪费,回归理性消费。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关于粮食问题,我觉的太重要了。全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虽然连续多年的粮食丰收,国家也储备了一定粮食。但我认为目前仍然不能乐观。国家规定“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是十分正确的。
双亲去世有些年了,还时时思念着,尤其是母亲对我们四个子女的点点滴滴恩情今世难忘。小孙子四岁自已会独立吃饭,每次吃饭时,桌上地下都撒有不少饭粒。碗里往往还有半碗饭就不吃了。这时我会毫不犹豫地端起碗几口就把饭吃完了。但是,每次都会得到儿媳的反对:“大人不能吃小孩的饭,要折寿的,倒了这点饭不算什么!”真的不算什么?每当此时,就会想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生活困难,粮食紧缺和母亲的操劳。
1960年前后,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给刚有起色的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不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必须品都严重匱乏。许多物资都凭证凭票限量供应。排队购买商品是司空见惯。粮食供应更是如此。提倡“一干二稀”、“瓜菜代“。油脂、蛋白质摄入量少,二个妹妹发生了浮肿。在母亲的偏心下,有时我还可以吃上一个家养母鸡下的蛋,用米汤冲成蛋花吃。虽然,没有发生浮肿,但天天的“菜煮饭”已经让人吃烦了。母亲看在眼上,疼在心里。白菜、荠菜、萝卜和老南瓜轮换煮着饭吃,以此来调节口味。一天中午放学回家,走到家门口就闻到一阵阵的饭香。好似还夹着一丝丝的青香味。打开饭甑一看,白花花的米饭如珍珠一般。顷刻食欲大增。我急忙盛了一碗饭,放了点猪油,再倒入酱油拌和着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边吃边赞扬:松松散散的饭很是爽口好吃。但又总感觉其中含有什么东西,便询问母亲。母亲喜悦地说放了白萝卜一块蒸的。
原来母亲将洗净的白萝卜切成片再切成丝,又改刀成为米粒般大小的萝卜丁,然后掺和在煮过的捞饭中,放入饭甑蒸熟。我把母亲这种‘掺杂使假’做米饭的方法告诉了同学。他们家都纷纷仿效,说节约了粮食又好吃。掺了白萝卜丁蒸的米饭毕竟不如纯大米饭味正,时间一长也就觉得很乏味了。
那年秋收后,地处信江北岸沙洲地的傍罗乡,用收获的红薯抵交粮食征购任务。粮食部门将红薯运到各个粮食供应站,以每斤粮食指标折合6斤红薯,每人扣5斤粮食定量,供30斤红薯的规定,搭售给全镇居民。母亲把买回来的二百多红薯。一部分做成薯干片,是春节过年又甜又脆的传统食品。另外大部分红薯则变着花样吃。或蒸红薯或放在稀饭中煮着吃。那段时间集中供应红薯,家家户户都在食用红薯。欲话说:一个红薯三个屁。坐在教室里上课,此起彼伏的放屁声往往引来了一阵阵的笑声、责骂声。一天有个顽皮的同学在邻坐同学放了一声屁后,忽然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又放屁了。”顷刻间引起哄堂大笑,老师很是尴尬。
参加工作来到粮食部门。母亲很是高兴,认为饿不死我这个管粮食的人。其实不然,记得到粮站报到上班,正是夏粮收购入库高峰的八月份。武夷山下的小小粮站,里里外外都是交粮的农民。而粮站只有5名职工还包括站长。为了应对繁忙的粮食收购,增加9名临时助征人员。人多了,收粮时间又长,丁站长决定伙食团改分菜分饭制为集中用膳,不分菜,打开饭甑吃。对于我这
样的正在长身体的“薄薄子”正是求知不得。这样的日子过了不到一个月,不知哪位快嘴的人秉告了粮食局。一个电话挂下来,不但制止不了这种吃饭不定量的用餐,站长受到批评,而且还扣除当季全站人员的综合奖每人9元多钱。不要小看这9元钱,在当时是一个人的月伙食费标准。
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史册,虽然也有过骄人的繁荣和昌盛,但饥饿、灾荒几乎在每一页都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民以食为天”,让老百姓吃饱饭是困扰中国政治家们几千年的一个难题。西方有学者曾多次断言:中国存在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养活不了占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党确定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广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活了农业生产力,粮食及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解放后60年来,我国的粮食产量以每年800多万吨的速度递增。粮食产量连续跨过3亿吨,4亿吨和5亿吨三个台阶。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人均粮食产量达400公斤左右,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赞许说:一个可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的国家,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对世界也是个贡献。
粮食专家袁隆平院士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的突出贡献。他发现和研究海南野生稻,并利用其优势,发明了三系配套(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制种杂交水稻技术,以及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种植,获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告别了短缺经济的中国老百姓正由“吃饱”向“吃好”过度。市场各种物资相对富足,粮食多了,农民卖粮又难了。粮食不抵价,农民有怨言。国家实行“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保护了农民种粮的收入。粮食多了,国有粮食企业压库增支,入不敷出,步履维艰。粮食少了不行是显而易见的。粮食多了又不好却是一个新课题。由此还衍生出“奢侈浪费有理”。说什么可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搞活经济,是贡献之举。于是乎有花数百上千的请吃,一桌酒席饭菜剩一大半。大桶大桶的菜饭,或成了喂猪的泔水,或直接倒进了下水道。这种消费不是浪费吗!于个人讲,空耗了金钱、牺牲了自已的劳动果实。从大局讲:无意义的空耗资源等于是加重了大自然有限资源的消耗,也有悖于“勤俭持家,勤俭建国”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德。我们应牢记“两个务必”,没有理由奢侈浪费,穷耗资源,提倡积极的适度的消费,节能降耗,低碳生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应该以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为目标。否则容易造成粮食生产波动,一时粮价节节上升,供求一度似乎偏紧。一时又谷残伤农,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因此,国家粮食生产始终得到各级领导重视,既有“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又有“耕地面积保护红线”,确保粮田面积不减少。同时涉农费税全免,减轻农民负担,还有39项涉农补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上来了。难怪乡下的外甥告诉我,他不再东奔西跑外出打工了,回家种田再搞些养殖,全年经济收入一样不低,又能照顾家庭。真是适逢其时。
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报告 我的粮食安全观实践总结(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