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讲完心得体会总结 咏雪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七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咏雪讲完心得体会总结一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翁森《四时读书乐》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巍巍暖气吹。——毛泽东《咏雪》
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到晓翩翩出绣户,随烟直上透窗纱。绕帘渺渺落霓裳,呵手惊飞暖翠华。——飞花《咏雪》
有关咏雪讲完心得体会总结二
1、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3、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6、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巍巍暖气吹。——毛泽东《咏雪》
9、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泽东《咏雪》
1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洪升《雪望》
12、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到晓翩翩出绣户,随烟直上透窗纱。绕帘渺渺落霓裳,呵手惊飞暖翠华。——飞花《咏雪》
13、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14、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吴均《咏雪》
1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6、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8、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19、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傅察《咏雪》
2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1、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吴均《咏雪》
22、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2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4、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25、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26、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2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8、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29、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3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1、若天庭瑞,轻雪带风斜。——徐陵《咏雪》
3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5、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骆宾王《咏雪》
3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7、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翁森《四时读书乐》
3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9、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吴均《咏雪》
4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1、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李世民《咏雪》
有关咏雪讲完心得体会总结三
教材分析:
《咏雪》是部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八课,表达浓浓的亲情,动人心弦。(单元提示)本课节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雅趣,体会到交流的愉悦。(课前提示)文章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教授本课时,我将会注重学生对古文学习热情的培养和激发,更要加大学生对古文学习方法的引领(如:怎样朗读、怎样记笔记、怎样翻译和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如何细致体会语言的差异,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巩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以诵读为主,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勾画、分析文中比喻修辞的句子,说出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所营造的家庭气氛。
教学重点:
1、继续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中优美句子的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对优美词句的赏析。
教学设想:
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以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为辅,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自身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在朗读、讲解、评析、探讨有机结合的教学步骤下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自主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通过雪景图片介绍导入,今儿展开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
二、复习检测
1、检查学生所搜集的有关雪的诗句(请同学说出所搜集到的的诗句)。
2、学生听读文章(要求: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分小组翻译课文,结合文章注释以及上节课对文中重点字语的解释批注。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句进行翻译。看谁的正确率最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
6、再次听读课文,完成故事情节的梳理。
时间地点人物时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7、重点字、词、句的讲解(古今异义字、文言实词和文言特殊句式)。
四、拓展延伸问题设置
1、课文营造了一个怎能的家庭气氛?
课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和谐)的家庭气氛。
2、“公大笑乐”的理解?
1)家庭的和睦
2)对子女的赞扬。
3、比较赏析
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明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本文我到了什么?
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对‘好好学习’重要性的探讨,进而激励同学们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六、巩固练习。(附:题单)
七、作业设置
1、收集整理有关冬天的名言名句,并扩展到春、夏、秋三个季节。
2、翻译课文,完成练习册。
3、背诵课文,并完成默写环节。
有关咏雪讲完心得体会总结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让我们猜一个歌声,听听唱的是什么?好不好?ppt1
雪(学生答)。让我们来欣赏几幅雪景图
ppt1出示雪景动态图,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看到这样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你用什么来形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
ppt2出示文题
二、作家作品ppt3(2分钟)
学生齐读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
三、诵读课文:(5分钟)
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很短小,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ppt4(一)欣赏课文,出示课文内容,师范读。
刚才,同学们听读了课文,接下来完成读音练习。
ppt5(二)朗读练习。
1、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自由朗读。
谢太傅fù俄而é
雪骤zhòu差可拟chànǐ
柳絮liǔxù无奕yì
王凝之níng谢道韫yùn
2、指一生读字词
3、指一生读课文
4、齐读课文
四、解读课文:(15分钟)
(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
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解释重点词,找出疑难处并进行交流。
ppt6(出示课文,注意划横线的词)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结合《山市》,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欣然:高兴的样子。结合《春》的“欣欣然”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风起:乘着风飘起。
下面咱们来疏通全文ppt6指一生说解词,再一句句翻译(主要让学生说)
(二)翻译课文
ppt7我们已经了解了全文的意思,能不能试着背诵呢?
(三)初步背诵课文:
ppt8-ppt12出示参考译文,请学生对照译文试背课文。
大家做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课文内容讨论几个问题。
五、研读课文:(10分钟)
ppt13(一)小组讨论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难点)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点拨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老师的参考答案是:
ppt14
1、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2、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ppt15(二)读一读,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难点)生说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ppt16(三)学习总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可说一说《红楼梦》“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同学们,经过学习,课文你读懂了吗?让我们再一起来背一下课文吧!
ppt17(四)再次背诵课文。
这篇文章中,谢道韫之所以能说出这样优美的句子,是因为她有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了雪的特征。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奇妙的雪花变化。
欣赏完以后我们做一个小练笔。景色描写。注意要求:抓住景物特征,想一想朱自清先生的《春》。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1、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200字左右。
2、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欣赏:出示雪景图和咏雪名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雪)
——岑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出示后要求学生抄下来,积累。
ppt18
3、古诗词中的名句
结束语: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以上咏雪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因为富有意境。凡是文学作品,写景咏物的语言,必须讲究含蓄,有想象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有意境。这节课我们通过《咏雪》学习,对写景咏物,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希望同学们以后写景咏物,也要做到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七、布置作业:
1、预习《陈太丘与友期》,准备一个古代聪明少年的机智故事。
2、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有关咏雪讲完心得体会总结五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孟郊《苦寒吟》
3、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4、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5、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6、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7、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10、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1、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刘驾《苦寒吟》
12、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杜甫《公安县怀古》
1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4、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15、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黄庚《雪》
16、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17、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18、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19、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20、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有关咏雪讲完心得体会总结六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尔、欣然、未若”等。并且朗读全文。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一、导入
从古代机智聪颖的少年儿童自然导入到咏雪的两位才子,导入课文。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义庆简介和《世说新语》简介
三、朗读课文
1、多媒体显示两条朗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停顿和语气,情感和韵味
2、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四、探讨文意
1、请生指出这篇短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请学生翻译第一句。
3、指导文言现象古今异义。
4、多媒体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简单讲解文言句式判断句和省略句,引导学生疏通全文。
4、请生翻译全文,然后多媒体出示全文的翻译。
五、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1、评析两个咏雪才子的比喻句,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写出好的比喻句。
2、提出问题,文章中“公大笑乐”该怎么理解?有没有暗示作者更欣赏谁的比喻?
2、多媒体出示古诗当中咏雪的句子,简单赏析。
3、教师根据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咏雪》。
2、仿照两位咏雪才子的句式,发挥你的想象力,想想看可以把雪比喻成什么。
有关咏雪讲完心得体会总结七
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1、关于《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
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3、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而此时的谢道韫还是垂髫总角之年,却又如此灵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中就曾用“咏絮才”来称赞两位佳丽的才情出众。
老师也读到一篇有趣的人物传记散文,想要与大家分享。《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读后感: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个性风采。这也是《世说新语》令今天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所在。它主要记载了汉末年到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和风气。
你从《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谢家哪些特点?
1、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
2、认真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3、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咏雪讲完心得体会总结 咏雪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