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季攻势角色换位心得体会总结(9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冬季攻势角色换位心得体会总结一
1、如果采取室内用炭取暖,必须不要紧闭门窗,要留点缝隙,好让空气流通,如果通风不良,一氧化碳就会倍增,从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或直接造成生命危险;
2、在烤火时,最好火炉旁放一盆清水,好让水吸收炭火散发出来的有毒气体;
3、不要直接在炭火上烘烤衣物或食品,会很危险,严重者可会引发火灾隐患;
4、入睡后,要将炭火熄灭,避免发生火灾或一氧化碳中毒。
5、如发生中毒事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使用天然气时开窗通风:使用天然气时,注意排气通风,若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会产生一氧化碳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烧开水、煮汤时要有人看管:使用天然气灶时、要有专人照看,防止汤水溢出熄灭灶具,灶具无熄火保护装置或失效,燃气未经燃烧,扩散到空气中,在密闭空间(厨房)构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空气 燃气)。
严禁私自拆、装、移、改燃气管道设施。
违规改装燃气管线、施工工艺不佳:如燃气管敷设在卫生间、卧室等。
严禁在室内放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严禁小孩玩弄燃气设施设备。
严禁在安装燃气具的房间内使用其它各类炉具。
使用完燃气后,请牢记关掉阀门,做到人走、火灭、阀关。
这些“致命杀手”却总和“人”有关。异常是与使用者的日常行为习惯有关!
发生泄漏怎样办。
总所周知,燃气泄漏到到必须浓度、遇到“火星”才会发生爆炸。如果不幸发现燃气泄漏,头脑要清醒,行动要跟上!
1、用户自检:
(1)当您闻到一股臭鸡蛋味、汽油味、油漆味时就应当意识到可能是燃气泄漏。燃气浓度已经接近或到达爆炸所需的浓度。这时请严格遵循以下要求
不要开火!
不要开灯!
不要开关任何电器!
不要打电话!
(2)查找燃气泄漏点。检查时,可用肥皂水、洗涤灵或洗洁精等涂在可能产生漏气的地方,如管道的接头、表、灶的开关等处,若有漏气,则该处会连续冒泡。
(3)严禁使用明火检查泄漏。
2、燃气公司安全检查:
燃气公司会定期安排专人对用户的燃气管道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期望广大用户予以配合。
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后的处理措施。
1、燃气泄漏应急措施:
坚持冷静,采取以下措施:
(1)切断气源。立即关掉燃具开关,灶前阀门及燃气表前阀门。
(2)勿动电器,杜绝明火。严禁触动任何室内电器开关,因为打开和关掉任何电器(如点灯、电扇、排风扇、抽油烟机、空调、电闸、有线与无线电话、门铃、冰箱等),都可能产生微小电火花,导致爆炸。
(3)疏散人员。迅速疏散家人、邻居、阻止无关人员靠近。
(4)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燃气散发。
(5)电话报警。在未发生燃气泄漏的地方,如室外向燃气公司客服服务中心电话报修。
2、燃气泄漏着火应急措施
请坚持冷静,采取以下措施:
(1)切断气源。切记“断气即断火”。应立即关掉灶前阀门及表前总阀门,即可灭火。如果火势较大,灶前阀门附近有火焰,可用一把干粉从上向下用力打火焰的根部或用湿毛巾、湿衣物包手,尽量关掉阀门。
(2)尽量灭火。用灭火器、干粉灭火剂、湿棉被等扑打火焰根部灭火。
(3)疏散人员。迅速疏散家人、邻居、阻止无关人员靠近。
(4)电话报警,在未发生燃气泄漏的地方,如室外向燃气公司客服服务中心电话报修。如火势无法控制,请在疏散人员后,迅速离开现场,在没有燃气泄漏的地方,拨打火警“119”,并立即向燃气公司客服中心报险。
1、关掉燃气进气节阀门。
2、开窗通风。
3、熄灭一切火种。
4、不要开启和关掉正在使用中的任何电器设备。
5、不要在室内使用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
6、不要按动邻居的门铃。
7、不要开启任何煤炉或气炉。
8、不要使用火柴或打火机。
9、不要用明火试漏。
10、控制产生火花的其他行为。
描写冬季攻势角色换位心得体会总结二
冬季即将到来, 为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预防和杜绝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确保学校冬季正常供暖, 特制定冬季取暖应急预案如下:
1、 成立冬季取暖工作领导小组
2、 曹山小学成立领导小组, 加强对冬季取暖工作的领导,把冬季取暖工作抓实、 抓细。
教务处采用电地暖, 会议室和政教处采用空调, 其他办公室和各班教室采用火炉, 宿舍和两个学前班教室采用锅炉暖气集中取暖。
1、 根据本校情况, 提前做好冬季用电的计划, 并准备好充足的资金。
2、 每天早上高年级的值日生提前把火炉点着, 待烟放净后学生方可进入教室; 低年级的班级要老师负责提前生好炉火。
3、 领导、 教师要加大检查力度, 要经常检查各室, 如果发现炉子、 地炕有漏烟的现象, 马上安排人员进行修理。
4、 教室要经常通风, 确保室内氧气充足, 谨防窒息。
5、 采用空调和电热, 要严格按照技术监察部门的各项规定,做好空调和电热的安全检查工作, 做到既保证供暖质量有保证供暖安全。
6、 各班要认真执行冬季防火取暖工作方案的要求, 做好每天带班领导和值周教师对所有教室和取暖锅炉进行一次防火、防电安全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 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每天放学时要做到班级检查一次, 保证炉火熄灭人走。
8、 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要对学校安全工作负全责, 每天要严格执行安全检查、 巡视制度, 做好当天的防火、 防盗和用电、用水安全工作, 作好记录有带班领导签字后学校存档。
(一)、 灭火行动小组 火灾初起时, 立即切断电源, 尽快到相应地点取下灭火器进行扑救。
如发现现场人员需要救护, 则应尽力想办法救人。
(二)、 疏散引导组:
拓素娟 当火灾发生时, 立即到自己岗位, 组织指挥师生按预设的次序和通道有序、 迅速、 安全的撤离火灾现场。
(三)、 通讯联络组:
组
长:
俞新龙 成
员:
周正策
张进祥 一旦发生火警, 负责与疏散、 救护各组联络, 控制校园广
播, 调动有关人员到指定地点。
应立即报警, 先报 119 救火,再报 110 维持校门外秩序, 根据人员受伤害情况报 120, 同时报宣和镇教育办公室和市教育局办公室。
(四)、 救护安全组:
组
长:
蔡静璇 李晓娟
陈美玲 当火灾发生时, 如有受伤和被困人员, 应协助灭火组和消防人员采取救助措施, 及时现场救护或移交 120 急救中心。
1、 开展消防知识的宣传工作根据消防知识进学校要求, 通过广播、 黑板报等形式, 宣传消防知识和煤气中毒, 把各项消防制度、 管理网络图上墙。
2、 加强学校消防硬件建设 设置灭火器, 配置 abc 类干粉灭火器, 学校重点部位配置灭火器。
设立政教处为学校消防管理办公室。
3、 经常巡查, 排除隐患。
对教室的电源、 易燃物的存放和用电、 用火安全情况经常进行巡查。
4、 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标志在校园内设置学校示意图, 标明消防设施, 水源和消防宣传标志。
1、 发生火灾时, 由现场教师或学生向校长报告, 学校领导立即通知广播室, 有广播室指挥相关人员立即行动, 到达预定地点。
总指挥或副总指挥迅速到现场进行指挥。
①切断电源, 广播告知。(稳定情绪第一、 沉着冷静为要,防止引起全校惊恐。)
②呼叫 119、 110, 并根据实际情况呼叫 120, 同时报宣和
镇教育办公室和市教育局办公室。
③打开校门。
④灭火行动组到位, 扑灭初起火源, 关闭门窗, 控制火势,为疏散争取更多时间。
⑤疏散引导组到位, 疏散线路原则上按学生出操线路, 特殊情况疏散组, 可临时根据火灾发生的地点, 做出果断的疏散线路决定, 并加以引导。
2、 撤离顺序:
按发生火灾地点, 所在班级同层优先原则,先撤离所在班级学生, 后撤离同层次学生(离火源进的班级先撤 ), 再其他层次, 这样既确保重点, 又便于扑救人员进出。
如火灾发生课间, 由班主任迅速到班级现场指挥撤离, 其他教师按要求指挥。
1、 沉着冷静指挥。
组织人员按分工合作, 沉着冷静, 指挥得当。
各指挥疏散教师要识大体顾大局, 严密控制下楼速度,以避免造成楼道挤压, 防止学生因恐慌而跳楼情况发生, 疏散组成员应最后撤离现场。
2、 学生不得参与救火。
学生疏散时必须服从教师安排。
有序按计划快不撤离, 不得参与救火。
3 稳定学生情绪。
无论校园何处发生火灾, 疏散人员都应撤到学校操场、 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 不得任意走动, 更不得返回火灾区。
班主任或指挥教师迅速清点学生人数, 并向指挥教师汇报学生情况。
4 扑灭初起火源。
灭火行动组在火灾初起时, 要就近起用灭火器, 进行紧急扑救, 尽最大努力扑灭初起火源或减弱火势,或关闭门窗控制火势蔓延, 为学生疏散争取更多时间,在学生未完全撤离前又能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不得撤离火灾现场。
5、 确保通信联络。
在火灾发生时, 各组要确保通信联络,及时联系, 把有关情况及时的报告总指挥。
描写冬季攻势角色换位心得体会总结三
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家庭生活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班会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家庭安全方面的资料。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书写“珍惜生命 安全第一”八个美术字。
班会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冬季安全要注意什么:
二.冬季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1. 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描写冬季攻势角色换位心得体会总结(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