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交流用情施教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到很多国内、国外关于公办高校德育工作的相关研究,但是关于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研究非常罕见。情感是一种无形、巨大的精神理想,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教育”,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唤醒教师的主动性。文中,笔者概括了情感教育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现况,分析了情感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引起民办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逐步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素养。
关键词:情感教育;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特征;作用
情感并不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冲动与本能现象,而是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广而众知,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德育情况和未来就业情况,还关注学院的发展好坏。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民办高校的特色决定了其德育工作必定会遇到困难,因此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实践和探索,更要注重及时反思、经常反思,构建满足特色需求的工作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能够确保高校的日常工作顺利的完成,为高校谋一个好发展[1]。
一、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特征
从生源来讲,大多数选择民办高校的学生都是高考成绩不理想,却又大学梦,而家庭条件有较为优越的;还少部分没有大学梦,却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不得已选择了民办高校。从学生自身来讲,他们存在独特的积极优势和明显劣势,民办高校的学生热情奔放、朝气蓬勃,同时拥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但是他们更容易在环境适应、自我意识、学习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不适,如自卑、自私等。他们政治心态尚不成熟,价值观方面,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存在着“六弱”,即:责任感弱;辨析力弱;基础文明素养弱;抗挫折能力弱;集體主义观念弱,学习素质相对较低,自信心相对不足等[2]。
二、“情感教育”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现况
查阅文献,关于国内、国外公办高校德育工作的研究非常多,而关于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研究非常少。当前背景下,民办高校已经在高校教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必须要注重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研究,才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发展的人才。笔者从事多年的民办高校德育工作,概括了“情感教育”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现况。
(一)学生片面认知,自我否定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都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都认为专业技能较德育重视,片面的钻研专业技能,甚至运用德育教育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大多数民办高校生就读都是被迫的,而学生内心认为民办高校不好,毫无社会地位。他们一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就读民办高校的现实,认为民办高校与理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学校条件不好,以至于学生学习动力和压力不足,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学生产生学习困难和心理危机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普通学校。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所以,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情感教育的需求非常强烈和迫切[3]。
(二)师资建设单薄,稳定较差
民办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目前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从事“两课”理论教育的专职任课老师偏少,很多都是在读博士、硕士兼职。二是辅导员队伍工作定位不明确,辅导员配备不齐,组织工作不健全,队伍不稳定,辅导员队伍评价激励机制存在一些问题等,造成学生管理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政工作实效性不够。
(三)学校重视不够,严重缺失
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非常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如茫然、焦虑、物理等。但是,当前民办高校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花费于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导致学生的情绪不能够得到及时宣泄。可见,情感教育对于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积极作用,但是却不能够受到学校的重视,甚至严重缺失[4]。
三、“情感”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德育工作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一线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必须要结合实践探索创新,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工作模式。通过实践和文献查阅,“情感教育”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在应用方面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当前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处于困境中。笔者结合实际的应用过程,分析了“情感”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通过情感感化、启发、引导学生,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生活的自主性,纠正其思想偏差;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思维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和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
四、结语
德育对于学生、教师以及学生都非常重要,因此在施教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运用,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情感教育”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同时应用的现状也众所周知,因此必须要立足实践,探索创新,贯彻“用心交流,用情施教”,正确早日概念现状,获得更广阔的天空。
(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张琦,1982年生,女,本科,现任职于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工办主任。
参考文献
[1]张鑫蕊.论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孔颖,郭宪.教育公平视角下对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05):27-29.
[3]刘晓娟.运用情感教育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张晓寅,蒋成凤.浅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75-77.
[5]王文俊,顾坚男,王安忠.民办高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青岛滨海学院德育系统工程设计与建设[J].大学教育,2013,(17):74-76.
用心交流用情施教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