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
摘 要:着重论述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隐性德育”。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经过筛选,题材丰富且具有教育理念,教师要成为教材的挖掘者,将德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基于此,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思路进行初步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德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实践活动;渗透思路
广义上的德育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在政治素养、思想品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含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的教育。狭义的德育特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政治和思想要求,让学生了解、内化并积极践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活动。
如何理解和对待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是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方向问题,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职责问题,更关系到能否全面贯彻实施《大纲》中所规定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的问题。只有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统一、正确的认识,才能较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才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培养新时代新人的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要利用课程中的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把德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去,体现在学校日
小学语文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