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德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新世纪,从德育作为素质教育之首,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再到“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既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对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大发展,也是对教育本真和德性的回归,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和德育的规律。
1978—2018年,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取得重大进步的40年。学校德育工作从“文革”之后步入正轨有序的发展,并在改革中不断深化与发展,不断探索和完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事业。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我国学校德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学校德育的恢复与整顿
(1978—1982)
1966—1976年,十年“文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校的各项工作也遭受了全面破坏。改革开放后,要尽快从“文革”的灾难与创伤中走出,首要面临的是拨乱反正,在拨乱反正中整顿学校秩序,恢复以教学为中心。
十年“文革”,“四人帮”制造了“黄帅日记”“白卷英雄”“马振扶”等事件,树立了“文盲加流氓”式的“英雄”典型,用剥削阶级最腐朽最反动的思想来毒害青少年。其对教育事业的破坏,不仅造成科学文化教育质量惊人下降,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败坏了学校纪律,腐蚀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风气。彻底清除“四人帮”所造成的恶果,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此,邓小平在1978年4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
1.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处理好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教育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学校成为阶级斗争的阵地;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学校恢复以教学为中心。在一些人看来,政治斗争与学校教育是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德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