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孟子26心得体会及感悟 《孟子》心得体会(六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3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孟子26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喜欢孟子散文中那种雄辩的气势。孟子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机智应变的能力,不仅以“好辩”著称,而且极为善辩。我常常慨叹,要是孟子生活在当今时代,他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律师。读孟子的文章,我总是因此而想到艺术作品中那些大律师的“雄辩”或“诡辩”的场景,那些有经验的律师去质问对方律师的委托人时,只要求回答“yes”or“no”,从而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牵着别人的鼻子走。孟子正是那样,让那些国君被他牵着鼻子走,从而成功地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近来再读《孟子》,再一次被孟子的雄辩风格所折服。

《孟子·梁惠王上》中说梁惠王在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然后以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而“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面对这样的问题,孟子不是去直接指出梁惠王治国之中的不足,那样会让好大喜功的君王难以接受,于是他以“王好战,请以战喻”巧妙地将话题转到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来,接下来,他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让梁惠王明白并承认,自己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还有那次孟子见到齐宣王,为了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从“好乐”切入话题,他先是运用转换话题、偷换概念的方式避开容易引起齐王反感的音乐的雅俗问题,借题发挥,巧妙把音乐话题转为政治话题,从而激发了齐王的兴趣,他忍不住主动问道:“可得闻与?”但孟子并没有就此阐发他的道理,而是以“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和“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两个问题,让齐王很容易地同意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数人乐乐不如与多数人同乐,从而诱导出齐王在思想感情上趋向与民同乐的观点,于是他滔滔不绝地“为王言乐”,引导出“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的结论,意即:与民同乐,推行仁政,人民归附,便能统一天下。

但是我们知道,齐宣王真正关心的是“霸道”,他一心想着的是以武力征服天下,这与孟子的“王道”主张是完全相对立的,可是孟子凭借着他的口才说服了齐宣王,成功地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我真的佩服两千多年之前的孟子,也难怪后人要尊他为“亚圣”了。

可是此次再读《孟子》,我却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结果上: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等,伐魏大胜,后又攻伐燕国等弱小国家,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因此,我不得不慨叹这口才的苍白无力的尴尬了。

我还想到我们这些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人,我们虽然不一定有孟子那么敏捷的思维,那么雄辩的口才,但面对学生,我们一般都能把思想工作做到位,也许学生所持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完全相反,但我们总可以用讲道理的方式去说服他们,可是我们过后往往会发现,学生表态挺好的,过后落实在行动中却效果不佳,有时甚至收效甚微,我们所遇到的,不正是孟子所遇到的“口才的尴尬”吗?

当然,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是孩子,注定他们就会犯错误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但这不也值得我们所有的教师和家长来反思吗?如何用一种最有效果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领悟、去选择,而不是以我们成年人的思想去规定、去限制。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是卓有成效,我们才能解决这口才的尴尬问题。

关于孟子26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6、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

7、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8、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9、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0、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4、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1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9、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6、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

2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9、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3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3、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34、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3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3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1、其进锐者,其退速。

4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3、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4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6、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47、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8、养心莫善于寡欲。

4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3、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

54、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5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5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57、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58、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60、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6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62、人

孟子26心得体会及感悟 《孟子》心得体会(六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