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高中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8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新课改的高中教学心得体会一
由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但是,我认为表面上看上去进度慢了,教学任务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除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以前那种老师只顾讲解,不管学生有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教学进度虽然掌握得很好,但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可以想见的。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由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确实不像由老师“满堂灌”那么好控制,因为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动态多变的。但毕竟课堂教学是应该有一个时间观念和安排的。过去那种完 全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教师的头脑里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所以,一当学生放开了思维,而又没有很好地控制好时间,教学进度较为缓慢的时候,这种“积习”就不免抬起头来。老师并不是不能“讲”,关键是要讲得精彩,讲得恰是时候。那种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代价的“讲”是不合乎新课改精神的。
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这种方法。虽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直奔教材的重难点而去,既解决了主要问题,又节省了许多时间。我认为老用这种方法用新课标的精神去衡量有些不妥。人们常说:能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
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等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再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提问情况把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而教师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再向学生提出。如果学生已经提到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重复了。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决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
现在“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在凡是进行语文课改的课堂教学学生热烈讨论的场面比比皆是。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在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之后,课堂上每每闪现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我以为,课堂上主要时间应该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成员之一。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而且,进行讨论老师还要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和调控。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再者,毫无边际的课堂讨论是没有休止,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当然,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以前那种课堂教学只唯老师(《教参》)的理解为上,不考虑学生自己的领会如何的做法的反动。尊重学生自己独特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肯定和强化学生有时并不那么正确的“独特体验”和看法,而是要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见解的习惯。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的见解要如何高明和正确。更何况对于中国语言的理解见仁见智的情况是经常有的,就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新课标就提到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当学生的见解未必尽然甚至谬误的时候,我们还是首先要保护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或老师自己平等地(不是居高临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他们见解不够合理的理由。这样做,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多接触语文材料”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多读书,多背书。读多了背多了语感就有了,书面语言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也就逐渐熟悉和掌握了。写出的文字就能像韩愈说的那样“文从字顺各识职”了。现在许多老先生,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内,他们一谈起自己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无不回想起当年孩提时代读书背书的经历来。总之,要使得学生像会说那样会写,就要让他们多读书,多背书,多写作。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和正道。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方式之一。”按照新课标精神,既要符合新课标课标精神,又要切实可行。下面我谈谈几种具体的做法。
一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和方面的能力。阅读和写作采取开卷的做法,试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能力的迁移。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二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情况(包括课内外听说读写等方面)作一个基本评价,等第分“a、b、c、d”四级。互评是让学生做“考官”,通过公布条件、自报申请、考查通过等程序确定“考官”人选和资格。然后授予他们以职权,对学生的背诵、朗读及口语表达等进行“考试”。内容采取临时抽签办法确定。
三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平时的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情况,要记载下来,作为同学的学习情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在期末评价当中要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由具体描述。
四结合:描述和成绩相结合。以前学生学习的结果只是单一的考试成绩,现在,我们要把学生平时的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过程等情况作出描述,同考试成绩一道,记入学生的学习情况档案。
五结合:学校与家长相结合。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学习和表现应该是有所了解的。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一个促进。
推荐新课改的高中教学心得体会二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课活动。对于我这位快 要退休的老教师来说,收获很多。
特别是出国留学老师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一句教育名 言说得好
“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 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 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 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 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 的能力, 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 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李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李老师的 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 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 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 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 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李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 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她的评价方式更新颖,用落叶 作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 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 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 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出国留学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第二片区第五次研讨会 于 11 月 22 日在东平街道中学举行。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 3 节的听课 活动。在这一天的听课活动中,三位讲课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他们同讲一课,各具特色,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个人 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各位老师注重师生互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各种形 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问题提出后, 前后位互相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 中探讨,在探讨中共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 自学探究是基础, 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 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二、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 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 阅读教学 ,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 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各位老师富于激情,高超的评价、引领能力给人 以美感、享受。
三、具体说三节《记承天寺夜游》的精彩。临淄区张艳霞老师的课放 手激励学生去思考、展示,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如
“朗 读出韵味” ,老师亲自示范领读,读的很美妙,很有激情,学生经指 导立竿见影,显示了语文优秀语文老师令人羡慕的功底! 东平街道中学的卜庆振老师总给人心得惊喜,例如对古文节奏的 划分用音乐击节的方式给学生新鲜深刻的印象。对课文难点“闲人” 的理解,卜老师在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理解仍不到位的情况下自己 配乐独白式描述,让人入情入境,如沐春风,真正理解了“闲人”的 复杂况味。在语文课谈“讲”色变的今天,卜老师敢讲、会讲,讲的 让人拍手叫绝。
四、 刘老师讲的是家常课, 但又高于一般老师的处理水平。
她讲古文, 敢于把一般老师在公开课处理的轻描淡写古文词汇讲的细致到位, 让 人感觉这样学了,学生才能读懂课外古文!
推荐新课改的高中教学心得体会三
一、 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语言技能和提高交际能力的任务。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四者与语法都有密切的关系,语法具备生成力,学会一种语法规则可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句子。那么,掌握语法是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法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语法教学质量,为提高英语教学的总体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 任务型教学与语法教学
任务型教学强调在“做中学,用中学”,即倡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任务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并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到:“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要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
然而,至今仍有部分教师固守传统的语法教学理念,将大量课堂时间用来讲解语法知识,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述做法与新课程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正确领会新课程精神,优化语法教学的方法,避免语法教学走极端,是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我将结合一堂英语语法随堂课谈一点感悟。
三、 两次语法教学实例的设计与反思
1.教学背景
(1)学情分析:
上课课型:高中英语随堂课—“倒装句”语法课
(2)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nsefc m5u4的主题是“making the news”,阅读课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讲述了zhou yang在一家英语报社第一天上班时,和上司hu xin的谈话,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新闻采访的基本程序以及采访时要注意的要点等等。文章里出现了四句倒装句: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3)教学目标设计:
①教学内容: nsefc m5u4 making the news, grammar: inversion
②教学目标:
learn the two forms of “inversion”— “full inversion” and “partial inversion”;
grasp inversion and learn to use it in various real life situations.
(4)学生基本情况:这是高二的第一个学期,文理平行班刚分不久。高二(16)班是文科班,英语基础较好,高二(8)班是理科班,英语基础比较差,能开口讲英语的同学寥寥无几,但两个班的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都是比较高的。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复习课文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记住成长为一名好记者需要的基本素质。同时,根据教师的要求,背诵并默写文中提到的四句倒装句(见教学实践,只让他们背诵,并未告诉他们这是倒装句)。
2.第一次语法教学实例
在高二(16)班,我采用了ppp教学法,就是:(presentation)展示语言材料,(practice)对语言进行实践,(production) 自由运用、产出。
step one: lead in and prese
新课改的高中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