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是执着
今年87岁的陈国新先生已是鹤发苍苍,但他神采奕奕,声若宏钟。回望复旦附中的课堂上,他总是情绪激昂、面红耳赤地说、教……他那闪烁着坚毅和睿智的目光,专注于地理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的劲头,还真有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之味,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一、“三课融合”教学思想,诙谐幽默教学风格
可以说,陈先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历久弥新,至今仍可作为地理教师学习的榜样。他主张“教无定法,教学多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课内与课外、小课堂与大课堂、校内与校外、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教学形式多元化,乐教乐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密切结合的“地理三大板块融合”的教学新思想。
陈先生一直认为:选修课、必修课和课外活动是相辅相成、互融共进的。他开设选修课和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能进行学习,并可随时考察自己的知识吸收能力、消化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发展个性、形成特色。他主张参加这些活动须以自愿原则,同时又要使每位学生有得到培养的机会,所以,活动的组织就要体现多种形式和多层次适应个性的需求。例如,陈先生在80年代尝试开设的选修课有海洋开发的今天与明天、天文、环境科学和GIS等,以此保证当时学生的选择所需;而他与同仁在那时开设的天文、地质、气象、海洋、环保等社团类小组则可满足部分对此类领域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参与;对于个别对地理科学有强烈爱好的孩子,他还会与学生讨论,形成符合学生独立研究的某个小课题。这三个层次又可分为提高型和个性型,可刺激并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自学的学习动机和求知的强烈欲望。总之,除基础课学习,在地理素养培养上,陈先生的立体化实践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记得刚进学校时,我们常去听陈老师的课,他上课风趣幽默,课堂形式更是丰富多样。难怪学生说“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幽默需要即兴的灵感与发挥,而激活了的课堂,
情到深处是执着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