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温州博物馆心得体会参观温州博物馆心得(大全5篇)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温州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一3月17日,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组织我们兵团农五师学员前去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沿途中我们还看到了其他不知其名的美景,让我们真实地感受了湘湖文化及其悠远历史所沉积下来的古色古韵。初去博物馆,不禁被那里的气势所震撼了。博物馆里干净、宽敞,给人一种愉快和古老的感觉,让人在参观时不知不觉的陶醉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湖北省博物馆于1953年3月成立筹备处,1959年春迁至今址。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此后并不断扩大其规模。至今为止,其总占地面积达八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占五万平方米,馆内珍藏文物多达14万余件,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这些藏品大多数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其中一部分器物在古代发展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馆内的藏品种类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兵器,古乐器,金乐器,古代字画、钱币等。今天讲解员主要带我们参观了曾侯乙墓。里面有许多珍贵的宝物与一些古代的日常生活用品。讲解员告诉我们曾侯乙墓发现于1978年,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棺木。同时出土还有15000件文物以及多种制作精细、外观大气的物品。我们认为最值得一提的是曾侯乙编钟,它被誉为“编钟之王”。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青铜编钟。更为神奇的是一般物体只能发出一个乐音,但是编钟的每一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乐音,并且互不干扰。在20xx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弘的乐队实属罕见。它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发展的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湖北省博物馆里我们更是有幸听到了跨越千年的编钟之乐。在整个演播大厅里都弥漫着楚文化。微弱的灯光渐明,舞台上的乐手们都身着古装,使用编钟为大家演奏了一曲曲动人的乐曲。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没能走完所有的展厅,我们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但是心中依然很兴奋。虽然我们看到的是一件件物品,可领略到的是历史,感悟到的是革命精神。此次参观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知识。历史是属于过去的,我们要在感受历史奇迹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创造奇迹,未来的历史乐章需要我们去书写。因此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次来湖北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辜负家乡人民对我们的重托,不辜负组织的培养,牢记自己的使命,也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温州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二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客家博物馆参观。客家博物馆位于梅城东山的客家公园内,我们来到公园,看到一座雄伟、壮观的大楼,大楼的左边写着几个大字:“客家博物馆”。进入博物馆,在大厅的最为显眼处有一个巨大的“亻厓”字,这是客家话中的第一人称,即“我”。从大厅进去,我们来到第一展厅,那里正在举办客家风情泥塑展览,鸡公车、剃光头、耙耳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塑,构成一幅客家风情画卷。我们来到二楼展厅。二楼展厅的门前挂着一块匾,上面用隶书写着四个大字:“客从何来”。进去我们首先看到一个大屏幕的电视,里面正在播放描述客家人迁徙历史的纪录片。旁边有一个小屏幕,里面正用客家方言,吟读着客家童谣——《月光光》。来到另一个展厅,首先让我们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椭圆状的客家龙灯,上面写着一幅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左边有一条鱼,右边有一条龙提着几个灯笼。龙灯其实是客家人祈福消灾的一种表现,谚中有言“龙灯入屋,买田造屋”,这充分体现了作为汉民族一支的客家人对于龙的崇敬之情。通过这次参观,让我懂得了客家这个不朽的民系来自于中原,历经了五次大迁徙,才辗转来到现在的居住地。客家民系在千百年的迁徙路上,不断磨练自己,吸收各种文化精华,进而创造出了辉煌的客家文化,我为我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