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2015本科06班四川省DSM规模化推进方案研究报告汇报人:政府国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市场定位、客户选择、电力DSMDSM节电目标及措施运作模式、风险管理规模化实施电力节能电网企业服务公司2政府保障机制电力DSM规模化实施电力节能电网企业服务公司3目录1四川省用电量控制目标及地区分解2电网企业DSM节电目标及采取措施3四川电力节能服务公司市场定位和客户选择4四川电力DSM市场化运作模式5电力DSM市场风险管理6四川电力DSM保障机制41第一部分四川省用电量控制目标及地区分解1.1四川省用电量控制目标根据国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到2015年,全省用电总量应控制在2450亿千瓦时,“十二五”年均增长9.60%。终端用电效率明显提高,重点行业主要产品电耗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低碳生活的消费理念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合理控制用电总量的政策保障、技术支撑、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完善。61.2用电量控制目标地区分解分解原则用电量地区分解具有以下多重目标:(1)在缓解我省电力供需矛盾的基础上,为长期建立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2)督促各地区加快技术进步、优化结构、增强管理水平,促使其转变增长方式,从单纯的总量扩张向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变。(3)力争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和谐发展。用电量控制目标分解是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且涵盖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等多方面的利益考虑,应考虑以下分解原则:(1)效率最高原则(2)公平处理地区差异(3)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71.2用电量控制目标地区分解分解方案方案一国家方法分解方案方案一省节能规划分解方案方案一规划目标削减控制方案81.2用电量控制目标地区分解国家方法分解方案分解方案一主要步骤12地市州分类3分类赋值4核定基数分地市州赋值沟通衔接9核定基数分解方案一国家方法分解方案分地市州赋值地市州分类分类赋值2010年四川省全社会用电量基数由四川省电力公司核定10核定基数分解方案一国家方法分解方案分地市州赋值地市州分类分类赋值序号(n)指标名称(Xn)权重(ɑn)1人均财政收入20%2第三产业比重20%320%人均能源消费量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5区域类别20%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𝐻𝑖=ln(𝑋𝑎1×𝑋𝑎2×𝑋𝑎3×𝑋−𝑎4×𝑋𝑎5)𝑖1𝑖2𝑖3𝑖4𝑖511核定基数分解方案一国家方法分解方案分地市州赋值地市州分类分类赋值①计算出全省“十一五”用电量消费平均增速②各地市州“十一五”用电量平均增速与对比当时,绝大多数(80%以上)满足当时,绝大多数(80%以上)满足③结合分类结果,以m、n作为各地市州“十二五”用电量消费控制增速倍数的上、下限,进一步对每一类地区用电量消费控制增长速度设定目标根据用电量控制目标分解方法,全省21个地市(州)将获得互不相同的综合评价指数。根据测算结果,各地市(州)用电量综合评价指数从1.521到1.627不等。对指数进行排序,根据最大与最小值的区间范围将评价指数较平均地划分多个区间范围。评价指数隶属于同一区间范围的地区归为一类,分别设定控制增速。12核定基数分解方案一国家方法分解方案分地市州赋值地市州分类分类赋值12综合考虑各省区“十一五”用电量消费增速、各地市州“十二3五”规划的用电量消费增速等因素,对同类内各地市州进一步差别化调整νi,j=Vj+0.5×vi,j(11)−σVj(11)+0.5×vi,j(12)−σVj(12)式中,为各地市州“十二五”年均用电量消费增速控制目标,为各类地区“十二五”年均用电量消费增速控制目标;和分别代表“十一五”各地市州和各类年均用电量消费增速,和分别代表“十二五”各地市州和各类预期年均用电量消费增速;下标代表各地市州,代表某一地区所属类。为调整因子,控制类内各地市州增速的波动范围,原则要求各类用电量消费增速波动范围不得交叉。131.2用电量控制目标地区分解省节能规划分解方案分解方案二与方案一的区别:核定基数地市州分类直接沿用《四川省“十二分类赋值五”节约能源规划》中的地分地市州赋值区分类结果141.2用电量控制目标地区分解省节能规划分解方案分解方案二151.2用电量控制目标地区分解规划目标削减控制分解方案分解方案三核定基数地市州分类与方案二的区别:分类赋值分地市州赋值根据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