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延安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体会_延安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延安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体会10 月 12 日至 17 日,按照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的安排部署,“我有幸参加了保康县秋季科级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在 中国”革命的圣地 延安,我们通过情境模拟体验式教学,亲身体验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的环境下经过十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所培育的延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宝贵财富。通过感受和体味革命先辈追求信仰、奋斗不息的延安精神,使我进一步锤炼了党性修养,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5 天里,我们首先聆听了延安党校宋炜教授《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教学,然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王家坪八路军司令部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山、杨家岭革命旧址,瞻仰了四.八烈士陵园,在参观期间我们集体在现场还聆听了冯东红副教授讲解了《毛泽东与毛岸英特殊的父子情》,我们所到的所有革命旧址都有老师进行生动讲解。特别是在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张思德纪念像)前,我们全体学员集体诵读了毛主席为纪念张思德写下的《为人民服务》的名篇,重温了《入党誓词》,坚定了理想信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的延安已是物是人非。但老一辈革命家创造的延安精神却成了留给后人的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在今天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显得尤其珍贵。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人,要想立于世界,就必须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利器,可以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可以让一个民族更加繁荣昌盛。所以延安精神在今天这个特殊时代里,同样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成为指导我们前进的精神力量。作为一名有着近二十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员,对于延安有着一种无比的崇敬和向往,它是我们老一辈共产党人革命的圣地,是中国革命由低潮最终走向胜利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最终掌握政权的转折地。短短的五天时间,延安却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终身难忘的回忆,这些回忆将是我终生的财富,是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应该铭记的历史。延安的 13 年是中国革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十三年,作为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们都应始终牢记这“”段历史,牢记这样一种宝贵的 延安精神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这是一次涤荡心灵之旅。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零距离接触当年延安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大量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一张张照片、一幅幅标语、一件件文物,使大家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使大家的心灵得到了纯粹的洗礼。我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从 25000 里长征落脚到延安,建立了延安革命根据地。在延安革命队伍逐步成长壮大从弱变强的过程中,靠的是革命先驱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奋勇向前、毫不退缩,靠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信仰,是忠贞的革命意志。正是这些先烈们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信念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才使我们的祖国脱离苦难,才有了当今的“和平年代、国家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这种 延安精”神 是永远矗立在中华儿女心中的精神丰碑,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藏的精神财富。同时这是一次精神传承之旅。在四.八烈士陵园前,讲解员为我们重现了历史的一幕:1946 年 4 月 8 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同机回延安的还有刚被党组织营救出狱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出席在巴黎举行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回国的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及著名爱国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等 9 人,因飞机失事,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的烈士及后来迁移到此的烈士。树碑昭英烈,存史启后人。满怀着对英烈的崇高敬意,大家在四.八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了花圈,瞻仰了所有烈士的墓碑后,一直表示,先烈们为党、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每位后来者都应用实际行动,将这笔精神遗存传承和发扬下去,使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还是一次寻访收获之旅。此次培训时间虽不是很长,但组织严密、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习总书记曾经插队、担任村支部书记、生活、工作过的村庄延川县梁家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