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某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省委、省政府印发的《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和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我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做好我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围绕建设美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解决好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到2020年,基本建成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保护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美丽提供有力支撑。二、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一)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2020年底前,实行我县不动产登记机构对土地及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和林木等定着物进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办理登记,逐步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二)健全自然资源产权体系。按照国家总体部署,明确各类自然资源产权主体权利。除生态功能重要的以外,可推动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明确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归属和权责,适度扩大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担保、入股等权能。明确国有林场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权能。全面建立覆盖各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有偿出让制度,严禁无偿或低价出让。加强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建设。(三)改革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整合分散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组建对全民所有的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行使所有权的机构,负责全民所有资源的出让等工作。三、建立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一)建设主体功能区。根据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不同定位,完善财政、产业、投资、人口流动、建设用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严控开发活动。(二)建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改革土地要素配置和差别化用地机制,调整按照用地基数分配指标的做法,把开发强度各乡镇,作为约束性指标,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严禁任意改变用途,防止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红线的破坏。健全覆盖全部国土空间的监测系统。(三)探索建立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按照国家、省、市关于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改革的部署,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有关用途管制职责,逐步统一到一个部门,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职责。(四)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与修复。着力构建新型绿色城镇体系,推进城乡总体规划,保护城市规划区内的山体、水系、湿地、林地等生态空间,划定城市规划区生态红线和绿地绿线,实施严格管制。改变城市开发强度过大、硬化过多的现状,逐步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大力开展海绵型生态绿地建设,提升城市雨水自然渗透积存能力,对积存下的雨水要注重渗透利用和充分净化。构建城市内外连接贯通的生态绿地系统,将生态要素引入城区。推行生态绿化方式,建设宜居生态园林城市,让城市生活更加贴近自然。四、建立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市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一)探索编制空间规划。加强全县空间规划前期研究,整合目前各部门分头编制的各类空间性规划,探索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空间规划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