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人才中心主任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微党课讲稿:毕业生档案在人才市场 人社局人才中心主任 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微党课讲稿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对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提高就业质量等作出系统部署。一、加强学习,明确推进更高质量就业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要求 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 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 。人才战线的同志学习十九大,必须进一步提升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要求。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说明无论哪一部分人民,包括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利益都必须惠及。2、是呼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只要求更高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不仅为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会更注重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3、是生产力发展新阶段提出的要求。生产力发展阶段决定就业质量的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时,劳动者只要求实现就业,对质量的诉求集中于正规就业、安全环境和基本权益保障等;生产力发展后,对职业稳定、收入高低、单位文化、社会保障、自由流动等会提出新要求;进入新时代,高校毕业生会更看重就业的发展性、成就感和价值感等涉及个人发展和尊严的指标。“”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不仅需要解决 量 的问题,更需要“”解决 质 即就业质量的问题。只有推进更高质量就业,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深化理解,全面掌握更高质量就业的内涵1、从毕业生层面来理解,是促使个人就业的获得与付出达到最佳的统一。获得包括稳定的职业、体面的收入、安全的工作、良好的福利和工作环境、和谐的劳动关系、流动的自由、参与的权利等;付出指个人的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与精神、职业责任与要求、职业规范与行为方式以及职业效率等。2、从用人单位层面来理解,体现为劳动力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佳。投入是指完善的工作条件,包括舒适的工作环境、健康的卫生条件、齐全的办公设备、合理的工作时间与良好的单位文化等;合理的薪酬待遇,使其收入与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综合素质相匹配;良好的福利;晋升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产出主要指通过人岗匹配,使单位的效益达到最大化。3、从政府层面来理解,是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更充分就业,在此基础上,开发更优质的就业岗位,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构建满意的就业结构与和谐的劳动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等。4、从最终结果来理解,是实现多方共赢的格局:毕业生通过就业,让自己的潜能和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自我价值;用人单位招到更为合适、可以创造更大价值的人才;高校可以提高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知名度;社会更加和谐、经济更快发展。 三、立足现实,找准推进更高质量就业的基础 (一)总体情况分析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出台了系列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就业局势总体基本保持稳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一直处于高位,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空前高涨。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都在 1200 万以上,数量庞大的大学生就业没有出现明显问题。但是,作为人口大国,我国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十分不易,特别是在部分地区尚未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就业更为困难。据学术界分析,2016 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达到峰值,到2022 年才会下降,同期的高校毕业生总量不断创出新高。从报名考研情况看,2018 年报名者达到 238 万。据调查,超过70%“”的考研动机是 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 ,而“”感觉 没有做好就业准备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