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访万家心得体会报告 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九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教师访万家心得体会报告一 中国共产党党员、原 xx 大学(华东)勘探系系主任 xx 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 20xx 年 5 月 4日 22 时 30 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74 岁。1937 年 7 月 13 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61 年毕业于北京 xx 学院勘探系,并留校任教。1980 年晋升为讲师,1988 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 年晋升为教授。历任华东 xx 学院物探教研室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xx 大学(华东)勘探系副主任、主任等职务。兼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装备分会会员、《仪器》杂志编委等社会职务。曾先后荣获北京 xx“”学院 五好教师 称号,多次被评为华东 xx 学院先进工作者,获得学校嘉奖。他还被评为 xx 大学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教委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1998 年 3 月退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他 1952 年 9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6 年 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谦虚谨慎,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淡泊名利,表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献给了中国 xx 大学。他长期从事地震仪器的教学工作,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先后讲授《电法勘探》、《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微机原理》、《数字地震仪原理》等课程,教学效果显著。他著有《地震勘探仪器原理》专著,作为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他在地震物理模型研究实验室、地震处理及解释实验室、勘探系微机室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多项成果获得学校奖励,这些实验室的建设为申报地球物理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先后承担多项中国天然气总公司重点攻关课题,在《地质评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他在勘探系领导岗位上工作 8 年,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勘探系(现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xx 大学、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献给了伟大的祖国、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名好同志、好党员和良师益友。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工作热情和高贵品质。像他那样,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热爱党和人民,热爱教育事业,勤奋学习,爱岗敬业,求是创新。为了表达我们的悲痛心情,寄托我们的哀思,定于 20xx 年 5 月 10 日 9 时在北京八宝山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望生前好友、 同事及学子届时参加。 安息吧!中国 xx 大学(华东)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 xx 大学(华东)北 京办事处 中国 xx 大学(华东) 离退休职工管理处 二〇一 x 年五月五日 关于教师访万家心得体会报告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们: 大家好!金色九月,秋高气爽。在这充满着丰收喜悦的时节,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大家,向辛苦耕耘在讲台的老师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并衷心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生活愉快!我们常说:老师是春蚕——为我们吐尽洁白的丝缕;老师是蜡————烛为我们点燃求知的火焰;老师是桥梁为我们铺平前进的道路。这几句话,正是我们老师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看一看站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老师,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哪一个不曾为我们的点滴进步费尽心思甚至于通宵达旦。那几位老教师头上的一缕缕白发就是最好的见证。可能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总是要我们做这做那的,还要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