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心得体会报告 学分培训心得体会(8 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关于学分制心得体会报告一在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前,其实班里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 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 ,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于是在教学时,我提出: 为什么结果是9/10?为什么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 为什么 去探索。二、实现教学学习的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 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的理念。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在老师给的练习纸上涂色来得到结果;有的学生讲清了为什么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成人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三、对教材进行重组。本节课时一节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因此我利用乌龟和兔子进行智力比赛的方式来刺激学生求知解题的欲望,让孩子们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当然我也对教材的联系题目进行了重组和改编。如练一练第一题,我就把 4 个改成了 3 个,这样就使得这题避免约分,先解决不用约分的计算方法,再进行约分的教学。使整节课自然分成两部分来进行。四、存在的一些问题。本节课总体来说比较成功,课堂上的内容都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但是在让学生体会先约分比较简单时,出现了些问题。在做完例题第二个问题之后,依然有不少学生依然觉得先计算好,于是我就出示了四道题目,其中最后一题数据较大,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我现在觉得,如果在例题教学完之后就直接完成那个 8/11×99,这样就更加直接了,学生立刻就能体会到先约分的好处了,那么再做其它需要进行约分的题目就方便了。 关于学分制心得体会报告二 <> 49~50 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 题。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 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 课件 <> 一、复习 导入 1、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 3 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 1 ? 3、引入:5 除以 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 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 1:出示题目(1)列出算式。(板书:13= ) (2)讨论:1 除以 3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3 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 1 。 板书:13=1/3 (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 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 4 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 3 块饼平均分成 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 3 块饼的,即 3 个块,把 3 个块饼合起来就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