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激发干事创业新动力.doc] 从严治党新常态 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 激发干事创业新动力“”关键少数 干部是我党干部队伍的骨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关键作用。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铁规严纪,制度笼子越织越密、作风管束越来越严、权力约束越收越紧,在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新常态下,一些 关键少数 干部出现了 廉而不”“”勤 、 为官不为 的现象,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成为新常态下阻碍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绊脚石。如何在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调动和发挥关键少数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在调动 关键少数 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方面的主要做法这几年,我们在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大反腐力度的同“”时,把调动 关键少数 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增添发展新动能的一个关键举措,积极探索,健全制度,硬化措施,干部主动工作的意识明显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全面推行 三推、一荐、两票决 干部选任新机制。在党政“主要干部的使用上,按照 看德才、看一贯、看实绩、看平”时、看关键 的原则,通过推荐、自荐、评选等方式择优选拔,不断推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这种形式,共任用 36 名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政正职,基层反响良好,有效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全面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在努力保持原有领导职务晋升通道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职级晋升通道,解决基层“”干部晋升空间有限、 僧多粥少 的矛盾。通过摸底核实、民主测评、考核公示等程序,对于符合晋升条件的 XX 名副科级、XX 名正科、X 名副县、X 名正县的干部全部予以晋升,极大调动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实行干部问责机制。结合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学习教育,聚焦突出问题,坚持重点突破,按照管理全面、标准“”严格、措施配套、责任分明的要求,全力抓好 四风 问“”题、 不严不实 问题的整改,对群众反应强烈、影响极坏、顶风违纪的人和事,坚持零容忍,下硬茬、出重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以严厉的问责机制倒逼干部作风转变,促进干部工作积极性。在重点任务完成上,制定了奖惩激励机制,对工作不重视、推进不力的干部,由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县级领导进行约谈,在责任区范围内发生渎职、失职的进行严格问责,使干部干工作有压力、有动力。二、存在问题的根源尽管,在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整个干部队伍现状而言, 廉而不勤 、 为”“”官不为 等问题还依然存在,在一些 关键少数 干部身上还表现的比较突出。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缺乏担责精神。一些干部认为在从严治党背景下,多干事就多一份风险,少干或不干就没有风险,担心为了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担责前行,可能会给自己带来 打板子、抓辫子、挪”位子 的后果,因而不想担当、不愿担当,只想做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些干部在一些任务重、阻力大、矛盾多“的重点、难点工作中,心中没底,手中无法,感到 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工作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大胆创新,始终难有作为。二是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就整个考核制度来讲,重集体、轻个体,在对单位的考核上,方案完整、细则完善,有明确的责任目标,有详细的指标体系,有具体的考评办法,针对性、操作性强,但对干部个人考核则相对笼统,大都只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岗位责任目标,缺乏比较系统的考核制度和考评办法。另外,重表彰、轻奖励也是造成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单位为了减少开支,怕被扣上顶风违纪的帽子,往往在年度、季度考核奖励上,口头表彰、发文通报表彰多,用物质奖励、激励的少,并且表彰奖励与干部选“”拔任用脱钩,影响了干部工作积极性,致使干部对 先进 荣誉不甚追求。三是干部晋升渠道窄。作为县级机关部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