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熬坡心得体会及收获 党员西柏坡红色教育心得体会(9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主题红色熬坡心得体会及收获一这次党课内容的设计想法和思路是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 8“”月份对 记者再走长征路 主题采访活动所作出的重要指示,他“强调: 在新中国成立 70“周年之际,在全党深入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此次主题教育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学习好党史、新中国史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寻找初心,寻找理想信念的根源。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经常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共产党人的 初心 到底是什么,为什么 初心 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支撑共产党人度过那段的苦难的历史?为什“”么 初心 会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会有如此高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想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就是红色精神的力量。今天的讲课内容我就从几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入手,回顾红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共同感悟什么是红色精神以及我们怎样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一、追寻足迹、回顾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一、追寻足迹、回顾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精神(一)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内容主要包含:不畏艰难、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是敢于磨练、咬定青山的顽强毅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灵魂,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对于中国工农红军这段长征历史,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简要概括:时间从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历时 2 年,行程65000 余某某(我们通常说的 2 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的行程),跨越 14 个省份,开始时的 30 万某某,胜利会师后仅剩 5 万余人。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 600 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河流(其中大河 24 条),攀越 40 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 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大会上指出,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的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 1935 年到 1948 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比如,艰苦奋斗既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延安时期提出了 为人民服” 务 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 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 。“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 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1947 年,中共中央从延安战略转移,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那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差别的窑洞时,他感到十分震惊,他难以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他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据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回忆,看完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