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2019 年书记心得体会理论文章乡村振兴,关键是发展乡村生产力]1112 2019 年书记心得体会理论文章乡村振兴,关键是发展乡村生产力乡村振兴,关键要发展乡村生产力。发展乡村生产力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不动的土地变成活资产。全局谋事,贵在直面问题。xx 地处秦巴山区,属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山区,传统 打工经济 特征明显,每年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人走地荒、在家农户增收渠道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把农村土地资源用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实现乡村整体脱贫和振兴?我们通过叠加实施增减挂钩、土地整“治、避险搬迁三大国土项目,破解 新居怎么建、产业怎么”兴、人往哪里搬、钱从哪儿来 的问题,走出了盘活土地资源脱贫攻坚的新路子,让沉睡已久的乡村逐步苏醒。明确所有权,让集体有净资产,是 x 土地制度改革的第一步。2014 年以来,我们依托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探索农村土地 三权分置 ,同步推进农村产权 多权同”确 ,土地、林地等 11 类产权得到明确,价值 6.7 亿元的农业资产全部确权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就怎么发挥这些合法凭证作“”用、体现所有权价值,全区行政村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如,曾口镇秧田沟村通过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将以土地为主的相关集体所有权与财政扶贫资金打捆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集体经济净增长。去年底,全区集体经“”济 空壳村 的问题基本解决。“”乡村振兴最基本的标志是 有人气 ,这有赖于产业兴旺。乡村“”产业的基点仍然在 农 ,基本出路是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这必然涉及土地流转。农民靠地而生,大多数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可能 失地 。如何打消农民顾虑?我们抓住稳定土地承包权、平等保护经营权这个关键,通过确实权、颁铁证让农民享有资产权利,为农民就地转产转业或多种经营、打通工商资本上山下乡通道提供保障。近年来,x 区流转土地达 21 万亩,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地)19 个、农产品加工基地 35 个,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乡村产业生态链不断完善,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x 乡村改变了有新房无新村的局面。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是扩大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从放活土地经营权入手,自 2015 年起就创新颁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等一系列权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后,统一建立了评估体系、登记平台、交易市场和风控机制,与农商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专项基金,推动土地经营权在市场可交易、银行可贷款。到去年底,共向 200 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3.5 亿元,财政贴息 260 余万元,推动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6.85%。为了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一步,我们将着眼城乡融合发展,锐意改革创新,除了进一步做好土地文章外,还将在乡村人才培育、基层治理创新、城乡民生共享等方面下功夫,奋力书写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 x 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