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党建为抓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摘要]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探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要特点,从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之间的衔接出发,发挥学生党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实践平台、榜样示范、发展动力等重要作用,以学生党建为抓手,着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其教育主题升华、增强主题互动、创新教育载体、强化影响渗透力。[关键词] 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0 — 0017— 02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认识前提。而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为 90 后学生,如何从 90 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出发,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面临的主要挑战90 后大学生成长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功利和享乐的社会心理与氛围在不断扩散,大众传媒以及新媒体不断挤压主导性社会舆论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 90 后成长的家庭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独一代 、 独二代 的家庭结构以及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不少 90“后大学生成为 6+1”集体的核心,享受和消费了过多的精神关爱与物质条件。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成长的学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思想活跃、开放,价值观念多元化,个性突出、张扬,网络成为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工具。但同时也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功利性取向明显,以自我为中心,知性缺乏统一等特点。在针对 90 后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查中显示,目前只有 11.8%的大学生表示能够主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有关文件和精神,绝大部分同学对这些文件和精神指示只是粗略了解,甚至 5.5%的 90 后大学生表示到现在还根本搞不清楚它是怎么一回事。如何应对 90 后学生的这些思想特点和突出特征,适时转变教育方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同时 90 后学生生活的网络时代,人际交往虚拟化、言论行为隐秘化等特点使网络时代的传“”播成为 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 ,网络的、感性的对“”人 的积极关注也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手段、方 式、途径提出了巨大挑战。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存在的障碍相较于教育对象特点及需求的转变,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探索,但目前教育主流的现状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德育功能滞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往往以教师为主导,统一的教材为主要内容,采用直接说服、规劝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将课程中的德育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当中抽离,演变成了高度抽象化的道德理论传输,而学生也容易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视为理论灌输,将课程较多与考试、背书联系在一起,缺乏对于学生德育理念知行转化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德育教育的感染、感化功能滞后。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割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课堂教学之外,学校的 环境育人 、 管理”育人 等也是应有之义。但因高校在实际工作中,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往往因不在统一体系而无法实现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教育的互动与结合,各自为政,不仅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果,同时也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理论认识与实践行为之间的割裂。“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剥离。大学生的培养应从 完”整的人 出发,塑造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与社会政治生活适应能力的专业人才。但在当前高校工作中,因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公共课性质,机构设置上独立于各专业学院,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尤其是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因为认识不到位、配备不齐全、环境不支持等因素无法发挥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失去了教育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