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高校办学特色特征总结 【摘 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和艺术类高校办学特色特征的总结,从而讨论对于本校的启示,和对学院发展思路 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办学特色 北京高校 特征办学特色是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等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内在核心竞争力和外在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北京地区高校办学特色集萃》一书全面介绍了北京地区高校的办学特色,翔实地阐述了各高校治学方略理念、办学精神传统、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相结合、实践创新能力、教学管理改革、国际合作办学、综合素质教育等,对于我们高等教育的研究者、管理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一手文献资料。全书共收录了北京地区 54 所高校的办学经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质量立校,特色兴校 是其办学的精髓。并不是每所学校之间都具有可比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总结其办学特色特征,笔者将其划分为普通高校(理工农医文史)和艺术类高校(音体美舞影)两大类进行总结归纳。一、普通高校办学特色特征1.普遍实行三结合的教学形式,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尤其是理工科等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学目标最终要落在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当中。实践教学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延伸,更是学生动手能力、学习与认知能力,特别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它与理论教学构成教学系统中相对独立但又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离开了实践谈理论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第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渠道,第二课堂则是扩展能力的主战场,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实习基地,不仅可以帮助合作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新产品研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了优势互补、双赢的局面。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皆是如此。2.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也可以称之为注重实践教学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产学研互动,不仅提高了科技工作水平,而且构建了合理的专业格局,还带动了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又促进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可谓一举多得。教学、研究、生产三者有机结合,互相服务,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双赢。在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学经验中尤为突出。3.建设强势学科,打造品牌专业,进而带动其他学科发展。从高等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学科建设的基本特征是改变学科建设均衡发展的狀况,树立强势学科优先发展的理念,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凝聚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地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强势学科,以次带动学校学科结构调整和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高水平学科的建设,直接改变了专业建设的现状,引领、指导了专业建设与发展。强势学科以其优秀的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实验条件带动了本专业发展,推动了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改立项、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等工作,使得强势学科的优势转变为教学改革的优势、教育创新的优势、人才培养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建设马克思主义品牌学科带动起理科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品牌课程带动起工科的发展等。4.文理相互渗透的培养机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表明,单纯地以理工科教育或是以文科教育为主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文理相互渗透的育人机制就十分重要。学校可以采取公选课的模式,将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要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加强学科专业课程整合。文科生必须修够几个学分的理科课程,理工科学生也必须修够几个学分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以此来扩展学生多学科的综合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北大工业大学。5.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创新能力、多样化的专业技能,往往强调出色的英语技能的运用。目前,院校大多采取主修辅修制度来搭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加强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