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炸无锡市锡山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稀有气体3.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B.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C.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水分子D.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4.氯化氢气体遇到氨气,会产生浓浓的白烟。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氯原子,反应过程的微观模拟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相同C.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氮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D.该反应没有单质参加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B.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6.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A.①实验现象:用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②实验现象: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解释: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C.③实验现象: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解释: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D.④实验现象: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解释:分子间有间隙7.新浪微博一位用户称云南白药牙膏的成分中含有处方药氨甲环酸,把云南白药推上了风口浪尖。其实氨甲环酸是广泛运用于功效牙膏中的一种常用成分,氨甲环酸的化学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氨甲环酸中共含有35个原子B.氨甲环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氨甲环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D.氨甲环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1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检查装置气密性C.取用块状固体D.读取体积9.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2HB.2H+C.H2OD.2H2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取少量液体C.加热液体D.称取氯化钠12.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过滤B.镁带燃烧C.滴管用后不洗插回原瓶D.用力塞紧橡皮塞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结合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标号,下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在加完药品后,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若该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适合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_。(2)实验室若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若要回收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和___________。(3)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用到的“湿化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