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东台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①2N②Mg2+③He④Cl2⑤A.①表示两个氮分子B.②与⑤均表示镁离子C.③可以表示氦气、氦元素、一个氦原子D.④可以表示2个氯原子2.页岩气是新能源领域的新星,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关于甲烷(CH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烷是由碳和氢气组成的B.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D.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分子构成3.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稀盐酸可以区分真、假黄金(Cu、Zn合金)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C.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D.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4.中华古代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理解不合理的是()选项文摘理解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B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的碱是指NaOHC金(即钢)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合金硬度的特性D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化学变化A.AB.BC.CD.D5.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2302010反应后的质量m39516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3:5D.丙可能是单质6.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H3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B.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C.X的化学式是H2OD.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7.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A.氧气B.氧化硅C.氧化铝D.氧化钙8.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墨很软,可用于制铅笔芯B.碳纳米管机械强度高,可作电极材料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D.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9.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反应前物质是两种化合物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10.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11.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变化与守恒:依据化学方程式X+2O22CO2+2H2O,可推测X含有三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B.转化观:铁与盐酸反应可以一步转化为氯化铁;能量观: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C.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D.宏观与微观: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12.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离空气得到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B.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四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D.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该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数字序号)。①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②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③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2)能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A.红磷的量不足B.点燃红磷,慢慢深入瓶中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