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师附中集团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2.夏日的重庆,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大,这种现象说明A.温度越高,水分子体积越大B.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C.温度越高,水分子质量越大D.温度越高,空气中水分子个数越少3.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能量,下列放热现象,其中一个变化不同于其他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放热B.苹果腐烂发热C.电暧器通电发热D.生石灰浇水放热4.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某个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A.固体中MnO2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5.下列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陶瓷烧制B.品红在水中扩散C.比较合金的硬度D.胆矾研碎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对应的用途不相符的是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B.氧气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制玻璃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7.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炼锡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SnO2+2CSn+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参加反应SnO2的质量等于生成的Sn的质量A.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中C被还原为COC.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8.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密度为,空气的密度为,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是C.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有色光,所以在电光源方面有重要的用途D.露天焚烧垃圾、工厂排放的烟尘、汽车排放的尾气都会造成空气污染9.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过滤食盐水B.氧气的验满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液体的加热10.网传的西红柿与镑蟹一起吃会产生砒霜的说法于2018年3.15晚会上得到了澄清,这一说法系谣言。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A.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C.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质晕比为6:8:6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___________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城市多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铜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青铜器时代。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铁丝燃烧实验。实验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_____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1)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填序)。A氢能B核能C石油D风能(2)锂电池可为能源汽车提供动力,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与锂原子的化学性质最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