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启东汇龙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B.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2.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3.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D.锰、硫、锌、钡A.碳、氯、钙、铜B.氢、汞、铁、银C.钠、镁、氧、氮4.乐茗同学乘坐飞机时发现他携带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间隙增大B.质量增大C.体积增大D.个数增多5.在人体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A.氢B.氧C.钙D.铁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玻璃棒B.大试管、集气瓶C.酒精灯、铁架台D.导管、单孔塞7.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一段时间,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种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甲同学使用红磷的量太少,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B.甲同学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甲同学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D.甲同学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8.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打火机中的燃料是丁烷,下列关于丁烷的说法正确的是()A.丁烷属于混合物B.丁烷是由4个碳原子和10氢原子构成C.丁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D.丁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59.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编制花环B.切分蛋糕C.燃放鞭炮D.舞狮1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汁B.钢丝弯曲C.米饭发霉D.滴水成冰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过滤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加热液体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烟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4.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铜加入硫酸中:黑色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B.将硝酸铵固体放入足量水中:白色固体减少至消失,放出热量C.向氢氧化铁固体中加水,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D.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黄色固体15.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发现的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化合物,由42个原子构成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0C.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青蒿素中C、H、O元素质量比为90︰11︰4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2)写出实验室分别用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②_____。(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这是为了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4)拓展应用。二氧化碳是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