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支管①②中的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A.生石灰和水B.镁粉和稀硫酸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D.大理石和稀盐酸2..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C.液化气着火,先关闭气罐阀门D.火场逃生时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燃烧煤大力发展火力发电B.使用共享单车代替汽车出行C.工业要革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D.洗米水浇花,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以节约用水4.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词句进行解释,错误的是()A.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说明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B.真金不怕火炼﹣金(Au)化学性质不活泼C.釜底抽薪﹣通过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百炼成钢﹣﹣使生铁中碳等杂质的含量降低,达到钢的标准5.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B.该反应中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D.该反应中甲、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100L氧气压缩为10L是因为压缩过程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C.凡带电的粒子都属于离子D.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7.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两个氢原子——2HB.氧化钠——NaClC.镁离子——Mg2+D.硫元素——S8.下列关于一氧化碳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B.可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D.有毒性,注意安全防范9.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ABCD用途金刚石做玻璃刀石墨做电池电极不锈钢做水壶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性质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很软不锈钢有导热性钛合金抗腐蚀性强A.AB.BC.CD.D11.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带和红磷燃烧时都有白色烟雾产生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C.将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打开时瓶口会有白烟出现D.把浓硫酸涂在木条上,木条会慢慢变黑12.下列关于碳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C.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D.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该实验利用了金属铜具有_____的物理性质。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2)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3)铜片上物质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此时若要熄灭该物质的燃烧,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4)为消除残留白磷的毒性,实验结束可向水中加入溶液,有关的反应是,则白磷化学式中的_____。14.“运用简单装置制取气体”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能之一。(1)化学小组组装了如图所示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2)要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你选择的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为_________(选填序号),实验中会出现的意外现象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