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2019年中国主办世界环境日,聚集“空气污染”主题,中文口号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使用风力发电B.多步行少开车C.露天焚烧稻草D.积极参加植树造林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A.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B.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粮食酿酒D.甲骨刻字4.元素的种类主要决定于原子的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5.下列四组物质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一组是A.氧气和氮气B.二氧化碳和氢气C.棉尘和空气D.氢气和一氧化碳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在实验室里,固体药品可以用手拿也可以尝味道B.实验中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只要没有杂质就表明已经清洗干净了D.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可以用手揉眼睛8.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干说明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用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水蒸气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分子间隔不同D.电解水时负极上产生的气体为氢气9.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10.已知:,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和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O2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C.固体中的质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1)甲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与氧气接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2)乙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_____的含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二(1)按装置I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若欲使水中白磷出现燃烧的奇观,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2)改进后的装置Ⅱ与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3)“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NaOH和另一种物质,写出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不要求配平),该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1)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制造大桥护栏、桥面和桥墩等重要器件的材料都是钢,钢属于_____(选填“纯金属”或“合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