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们熟悉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碳酸饮料B.大理石C.空气D.蒸馏水2.钛酸亚铁(FeTiO3)是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主要用于冶炼金属钛。钛酸亚铁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B.+3C.+4D.+5A.+23.2017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下列说法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A.农业上采取滴灌的方式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益B.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的单位产量D.提倡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等“低碳”出行方式4.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2B.+4C.+6D.-25.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下图为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是一种金属元素B.碘原子的核外有7个电子层C.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6.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B.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7.某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装有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B.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C.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8.在10-9—10-7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铜属于新物质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D.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9.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10.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A.结构观:构成氧气和液氧的分子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同B.元素观: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C.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1.将一根纯净的镁带燃烧约一半后停止,固体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M1表示反应物的总质量B.M2表示生成物的总质量C.(M2—M1)表示生成的MgO质量D.(M2—M1)表示参加反应的O2质量12.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利用装置二进行实验,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反应前注射器中空反应后注射器中气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的体积气体积体体积体积分数55ml25ml13ml____出现上述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______.(2)装置一、二与装置三对比,其优点是_____.理由是_______14.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装置图中仪器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