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2.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的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3.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我国古代的下列发明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竹子等原料造纸B.用铁矿石炼铁C.用硫磺、木炭和硝石制火药并使用D.将磁石打磨成指南针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关于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的体积变小D.通过气味辨别SO2与CO2气体——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性质不同6.习总书记提出:“绝不容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以下行为不会对长江造成污染的是A.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B.周边地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C.用长江之水灌溉农田D.周边居民随意丢弃电子废弃物7.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是空气污染物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8.2018年10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丁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D.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是1:29.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可以除去铁锈B.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C.铁生锈不是缓慢氧化D.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10.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均为化合物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该反应中一定有水分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1)从表中查出硼(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2)11号元素属于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填序号)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中子数不同C质子数不同(4)由1、8、16号元素中的任意两种组成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5)几年前,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115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为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老师演示“小木炭跳舞”:如下图所示,取一只试管,装入一定量硝酸钾固体,然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用酒精灯加热。当硝酸钾逐渐熔化后,持续加热,取一块豆粒大小的木炭,投入试管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在靠近液体上方或跳动或翻转,“舞姿”优美,并发出红光,有趣极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持续加热硝酸钾可能有气体产生,使小木炭带有“仙气”地舞动起来。[查阅资料]硝酸钾固体的熔点为334°C,继续加热后会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气体单质。[提出问题]反应产生的气体单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三位同学对气体单质进行了猜想----------甲日:氧气,乙日:氮气,丙曰:氢气[交流与讨论]甲同学认为不可能是氢气,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