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HCl2B.AlCl3C.CaCO2D.ZnO22.蔗糖(C12H22O11)是主要的食品甜味剂,下列关于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蔗糖分子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构成C.蔗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1D.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423.如果遇到饮水危机,可用下列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自然沉降③用漂白粉消毒杀菌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的合理顺序是A.②③①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4.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B.燃烧的蜡烛,最内层火焰最暗,最外层火焰最明亮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5.口子酒是我市的名特优产品,其独特的酒香主要来自于酿造和陈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关于乙酸乙酯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含有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B.乙酸乙酯属于混合物C.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1D.乙酸乙酯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CO2和H2O6.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B.C.D.7.“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符合这个理念的是A.废弃物品焚烧处理B.循环使用教科书C.鼓励开私家车出行D.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8.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试管夹夹试管时要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人,要垂直向上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不能紧挨试管口D.洗涤烧杯时,要洗到看不见脏东西为止10.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A.黄金和黄铜(含锌):滴加稀盐酸B.氮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C.白酒和白醋:闻气味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滴加紫色石蕊试液11.山西民间文艺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山西锣鼓、山西地方戏、山西剪纸等等。历代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山西人民在黄河的熏陶下,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土民情。下列民间文艺明显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民间刺绣B.山西剪纸C.怀仁旺火D.孝义皮影12.将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3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完全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50g沉淀。生成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2%B.24%C.36%D.50%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用如图装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集气瓶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用止水夹加紧左侧橡胶管,手握集气瓶。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2)进行实验:向d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操作c处现象d处现象从a处缓缓吸气5无明显现象石灰水不浑次浊从b处缓缓吹气5出现无色液石灰水变浑次滴浊①吸气、吹气时,c处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