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淅川县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钢铁是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B.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D.铝化学性质活泼,但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4.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A.均为物理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6.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是B.相似物质(或微粒)之间的区别A.生活常识①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不同②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①酒精清洗油污——乳化D.家庭小实验②防止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①制氢气——用电池“锌皮”与食醋反应②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用食醋C.元素与人体健康D.D①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②人体缺钙——易生龋牙A.AB.BC.C7.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B.碘酒C.雪碧汽水D.蒸馏水8.下图所示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9.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6.43.24.02.5反应后的质量/g3.8待测数据7.2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B.上表中的“待测数据”的数值为0.6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D.该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10.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B.铕的原子序数是63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11.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2个氦原子:2HeB.氨分子:C.2个铁离子:2Fe2+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如图所示,在两支试管中进行实验,补全实验方案。序步骤或现象目的号鉴别NaCl溶液①试管1、2中分别加入两种溶液;②再向两支试管中加入_____。A和Na2CO3溶液B比较_____。①试管1中加入一粒碘和5mL水;②试管2中加入一粒碘和5mL汽油。观察到1中固体几乎不溶解,2中固体全部溶解。C比较锌、铁、铜的①试管1中加入ZnSO4溶液,试管2中加入CuSO4溶液;金属活动性②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插入铁丝。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14.碱式碳酸锌的组成测定。为确定碱式碳酸锌[aZnCO3·bZn(OH)2·cH2O]的组成,现称取35.9g样品进行如下实验。(资料)①Zn(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