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的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A.药品取用:将试管竖直,垂直放入锌粒B.区别物质:用pH试纸可以区别两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C.气体净化: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通入O2点燃D.气体收集:CO2和O2密度比空气大,故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B.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少量氧气而生存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原理不属于分解反应3.机动车驾驶员严禁酒后驾车,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因为酒中的酒精分子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绿色的硫酸铬.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Cr)的化合价为()A.+3B.+5C.+6D.+7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B.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5.下列各组物质按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顺序分类正确的足()A.液氧、铁粉、氯化钾、五氧化二磷B.空气、氢气、澄清石灰水、氧化铜C.糖水、石墨、氯化钠、二氧化碳D.冰水、红磷、高锰酸钾、氯酸钾6.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积土成山C.木已成舟D.死灰复燃7.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坐电梯迅速下楼B.成站立姿势跑出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8.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水分子的体积减小D.CO和CO2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9.下列关于化学式“H2O2”的含义描述不正确的是A.宏观上能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B.表示过氧化氢由氢气与氧气组成C.表示过氧化氢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D.微观上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0.在25℃时,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下列各量:①溶液中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③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④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⑤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其中不变的是()A.①和④;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1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C.原子的质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2.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D.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13.如图所示进行实验,①通入O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②立即改通N2,燃烧的红磷熄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实验①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B.实验②说明N2不支持燃烧C.实验②可以改用CO2进行实验D.实验①②对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因为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会爆炸,所以点燃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C.因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都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D.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