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运动B氯化钠溶液具有导电性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住宅失火,用水枪灭火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D用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分子之间有间隔A.AB.BC.CD.D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说明水分子之间是能够化合的B.氧气支持氢气燃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C.白炽灯泡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D.无论是混合、分离,还是化合、分解,都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3.有下列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②⑤化学性质相似A.②④可形成稳定的化合物C.①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①③属于同种元素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通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所以有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D.从科学预测分子,原子的存在,到真实看到分子、原子,是一个大胆假设、实践验证的过程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6.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7.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的物质中存在两种单质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上图中共存在5种分子8.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A.-2B.+2C.+3D.+49.2015年10月,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B.该物质属于氧化物C.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10.下列相关事实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食盐在冷水中溶解得更慢氯化钠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降低而减慢夏天氦气球在阳光下曝晒过久易爆氦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B炸大一氧化碳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可C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不同燃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在水中会解离出钾离子和氢氧根离D蓝子A.AB.BC.C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当正极产生4L气体时,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L,点燃该气体时要先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校科技节有如下挑战项目:通过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液体和两种黑色粉末,已知它们分别是蒸馏水和酚酞溶液、二氧化锰粉末和木炭粉。请设计一个完成该挑战项目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