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龙王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炭雕是一种集观赏、净化空气于一体的工艺品,其主要成分是木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B.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C.摆放炭雕必须远离火种D.水能溶解掉炭雕,所以不能经常用湿抹布擦拭,以免炭雕消失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3.下列能正确反映相关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B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钾固体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足并充分反应量)反应A.AB.BC.CD.D4.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B.将炼铁厂烟囱加高,可减少空气污染C.地沟油经化学方法处理制成航空燃油,实现变废为宝D.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5.碳可以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2H2SO4(浓)CO2↑+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SO2B.SO3C.O2D.H2S6.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C.转化观:氧化镁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镁D.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7.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B.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D.给液体加热9.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A.均为物理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10.如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同一化学符号,此化学符号是A.O3B.HClC.N2OD.SO42-11.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A.观察气体的颜色B.闻气体的气味C.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12.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2HB.2H+C.H2D.2H213.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据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乙.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导热性丙.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丁.①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丁D.丙和丁14.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A.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C.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D.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B.身边发生火灾时应及时用衣物或湿毛巾捂着口鼻。C.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D.低碳经济就是尽力开...